2022年10月25日,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顺利为一名乙肝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的“熊猫血”患者完成双重血浆置换联合DPMAS治疗。患者是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总胆红素达到450μmol/L,而且该患者血型为Rh阴性血(俗称“熊猫血”),常规血浆置换治疗对血浆需求量大,而患者为稀有血型,获取血浆难度非常大。因此,血液净化中心周亚东主任在得知患者的特殊情况后,结合患者病情,带领血液净化中心医护团队为患者开展双重血浆置换(DFPP)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治疗。治疗顺利完成,目前患者病情稳定,症状缓解,已经转回病房继续治疗。
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是临床常用的一类体外血液净化技术,其主要机理是通过血浆分离器分离成细胞成分和血浆,弃去异常血浆,再将细胞成分和外源性血浆重新输回患者体内的过程。
双重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plasmapheresis,DFPP),也称为双重滤过血浆置换,属于血液净化技术中的一种,是在单纯血浆置换技术基础上将分出的血浆进行二次滤过,能迅速并选择性地清除血浆中的致病因子,再将弃除致病因子后的血浆和血液有形成分一同回输到人体内,仅仅需要补充少量血浆或者少量血浆代用品、甚至可以不补充血浆。这种新型治疗模式可以极大地节省血浆用量,同时也减少了血源性疾病的传播风险,在临床上应用具备非常好的安全性,可以广泛用于肝病、高脂血症、高脂性胰腺炎、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治疗,特别适合于现在血制品非常紧缺的形势。
技术优势
相对于单重血浆置换,双重血浆置换的治疗针对性更强,能够选择性地清除血浆中的致病因子,减少白蛋白的丢失,同时经二次分离的血浆能够回输至患者体内,能节约血浆70%左右,减少了外源性血浆的使用,从而降低血液感染、过敏等风险,更为安全。
适应症
风湿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清除血浆内的抗DNA抗体和免疫复合物;
恶性类风湿关节炎:清除血浆内的风湿因子和免疫复合物;
心血管病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清除血浆内的LDL成分,改善症状;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清除血浆内的LDL成分,改善症状;
神经疾病
重症肌无力:清除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改善症状;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炎:清除脱髓鞘因子和抗体等,改善症状;
格林-巴利综合征:清除脱髓鞘因子和抗体等成分,改善症状;
多发性硬化:清除脱髓鞘因子和抗体等,改善症状;
血液病
多发性骨髓瘤:清除血浆内的M蛋白,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症状;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清除血浆内的lgM,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症状;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报道对抗核抗体等自身抗体阳性病例有效;
皮肤病
天胞疮:清除抗表皮细胞基底膜抗体和lgG等,改善症状;
类天胞疮:清除抗基底膜抗体和lgG等,改善症状;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清除细胞因子;
产科疾病
严重血型不合妊娠:清除因Rh血型不合而产生的抗体,防止胎儿红细胞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