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年轻人心梗等突发心血管事件
的新闻越来越多
心病科近期收治了一名
35岁的年轻患者
冠脉血管是三支病变
35岁的张先生因阵发性胸痛10余小时,持续性胸痛2小时,被送往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急诊科进行治疗。入院心电图显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胸痛中心医护紧急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进行抢救 。
入院心电图
行急诊冠脉造影检查示:左主干未见明显狭窄,前降支近段未见明显狭窄,中段发出D1后100%闭塞,D1开口狭窄95%:LCX近段未见明显狭窄,远段狹窄80%:RCA近段100%闭塞。
因病情危急,心病科团队立即为其制定了手术方案,行急诊冠脉支架植入术,开通罪犯血管前降支,血流恢复,择期开通慢性闭塞右冠脉。
前降支中段术前100%闭塞
前降支开通术后
右冠脉近段100%闭塞
右冠状动脉开通术后
心病科医生表示,正常35岁患者的心血管应该光滑通畅,而类似的病例,相似的心血管条件,在年轻群体中的比重却有增高的迹象,重视生活习惯刻不容缓!
年轻人突发心梗并不是个例
冠心病越来越“年轻”!
快节奏生活、熬夜通宵、高油高脂饮食
......
此刻放纵欠下的“健康债”
“利息”高得吓人!
三十几岁的年龄,出现血管弥漫性狭窄
岌岌可危的心血管一旦“破防”
心梗就发生了!
什么是冠心病?
血脂异常,血管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多,就会很容易堆积在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心脏长期供血不畅,诱发冠心病。
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它在血管里偷偷“发育”,默默累积,等它累计到上限,会形成多个斑块堵塞血管,可能引发心梗、脑梗等。
冠心病为什么越来越“年轻”了?
冠心病除了年龄、性别、遗传等这些“命中注定”的危险因素,有不良生活习惯的年轻人,也是冠心病会“光顾”的群体。
“夜猫子”
关键词:加班、追剧、夜生活
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风险分别增加 48%和15%
“吃货”
关键词:常年外卖、碳水爱好者、油炸爱好者
不健康膳食可使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增加13%-38%!
“躺平人”
关键词:不爱运动、久坐一族、爱好“葛优躺”
与久坐办公室党相比,从事体力活动的人群患冠心病的可能性更低!
“烟民”/“酒民”
关键词:长期抽烟、酗酒
吸烟的人,首次发生心肌梗死的时间会比不吸烟者提前10年!
饮酒没有“ 安全值”!过量会增加卒中、房颤和心衰的风险。
但从当下开始改变
积极改变可能存在的健康隐患
也能及时按下心血管疾病的“暂停键”
年轻人如何预防冠心病?检测血脂是其中一项
1. 定期监测血脂
关注血脂水平,可以帮我们及时掌握血管健康状况。血脂异常“潜伏”在血液、血管里,早期几乎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很难被发觉,所以日常要养成定期检查血脂水平的习惯。
2. 血脂长期达标
长期保持血脂达标是预防冠心病的基本手段。不同人群对应的血脂达标值,若不太清楚自己的达标范围,可前往医院咨询。
3. 坚持服用降脂药
如果通过生活管理不能维持血脂达标,则需要服用降脂药物。坚持服用降脂药物,把血脂长期稳定在达标范围,减少血管斑块的堆积形成,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常见4类降胆固醇药物:他汀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PCSK9单抗、PCSK9 mRNA干扰类药物,不能擅自停药减药!
4. 改变不良习惯
1)健康饮食:低脂少油饮食,多吃水果、蔬菜等;
2)戒烟限酒:每天酒精摄入量成年男性<25g 成年女性<15g;
3)坚持运动:每周运动3天及以上,每天30-60分钟,如散步、游泳等;
4)作息规律:保证睡眠时长 6~8 小时
生理年龄≠血管年龄
关注血管健康
不让心血管“早衰”
心病科咨询电话
86860202
- 上一篇: 肌肉无力 疲惫不堪 “晨轻暮重”的重症肌无力如何治疗?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