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发病原因是什么?与年龄有关吗?
图片
骨质疏松是一种因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病。
骨质疏松的发生是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绝经和增龄,雌激素减少,骨量下降明显,体力活动减少,肌力减小,都会造成骨质疏松。此外,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营养失衡、蛋白质摄入不足,钙和维生素D缺乏等也是造成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还有一些疾病影响钙和维生素D的吸收,影响骨代谢,也会造成和加重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龄有关,老年人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所以要更关注老年人群的骨密度。
骨质疏松有哪些不适症状?
骨质疏松发病隐匿,被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早期没有症状,随着疾病进展可以出现腰背痛或全身骨痛,伴肌肉痉挛,就是俗称的“抽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出现驼背、变矮。部分患者无症状,发生骨折了才被诊断。
骨质疏松应该如何治疗?治疗不当会有哪些后果?
骨质疏松可防可治,而且要早防早治。
骨质疏松预防比治疗更要被重视,及早地补钙补D、富含钙的饮食,充足的蛋白质摄入,适当的户外运动,戒烟酒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基础。明确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后还要根据不同病因应用雌激素、或二膦酸盐、地舒单抗等抑制骨吸收的药物,或者特立帕肽等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另外还要注意防跌倒,防骨折。
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即脆性骨折。最常见的是脊椎、髋部和前臂远端骨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卧床机会和死亡风险。
标签: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
- 上一篇: 全国残疾预防日 | 预防先天残疾,守护美好未来—我院开展全国助残日义诊活动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