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科发展,提高中西医结合防治间质性肺病诊治水平与能力,10月21日,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在国医堂学术厅举办2023年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中西医结合防治间质性肺病(肺纤维化)进展与优势研修班暨第二届半岛中西医结合防治间质性肺病高峰论坛、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肺病2群工作总结及学术会议,省内外200余名呼吸专业的同仁线上线下参加了学术会议。
会议由集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肺病)中心主任陆学超主持,中心荣誉主任王燕青担任大会主席,并主持学术会议环节。会议邀请了国内肺系病领域的著名专家教授,如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张洪春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王成祥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孙增涛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余学庆教授、北京世纪坛医院王仁贵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徐作军教授等。
与会专家从间质性肺病最新指南、影像、诊断、治疗以及中医药等角度,探讨间质性肺病最新研究进展及诊治策略,对于提升间质性肺病防治能力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期间,呼吸与危重症(肺病)中心邀请了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张洪春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王成祥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孙增涛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余学庆教授等专家进驻中心参观、交流。呼吸与危重症(肺病)中心一科副主任胡海波向各位专家汇报了中心学科建设及规划情况,专家针对学科发展、间质性肺病亚专科等发展情况,给予了建设性指导建议。
呼吸与危重症(肺病)中心致力于间质性肺病亚专业的培育、发展,通过打造半岛中西医结合防治间质性肺病高峰论坛这一学术品牌,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整合优质资源,共同推动中西医结合防治间质性肺病能力与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同时,进行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研究”专项项目专家咨询与讨论会议,会议邀请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王成祥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孙增涛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余学庆教授、日照市中医医院葛长胜教授、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黄庆田教授、滨州市中医院于得海教授等进行了专题讨论,深入探讨了中医药防治新冠病毒感染的公共卫生策略和工作模式研究。
本次会议学术氛围浓厚,为参会人员搭建了高层次的学习交流平台,围绕呼吸学科两大类疾病——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和间质性肺病,既有传统中医研究,又有国际前沿最新研究进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丰富,与会人员受益匪浅。本次学术会议对推动区域内间质性肺病诊治能力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是齐鲁优势专科集群建设验收年,学术会议后,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肺病2群进行了工作总结,牵头专科负责人王燕青对肺病2群各单位工作中的不足等情况进行了审查及总结,强调了集团高度重视齐鲁优势专科集群建设工作,积极发挥优势引领作用,带动区域成员单位协同高质量发展。
各个集群要以培训会为契机,坚持问题为导向,根据指标细则,找不足,找问题,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全力做好验收测评准备。
中心简介
集团呼吸与危重症(肺病)中心1998年成立,2012年被评为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近年来先后年取得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学科(PCCM)达标单位、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资格认证专业、山东省中医专科专病诊疗中心、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肺病2群牵头单位、山东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山东省首批中医名科、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青岛中西医结合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青岛市中医肺病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单位、青岛市中医肺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学科资质。
科室规模优势明显,现设有5个病区及3个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总开放床位300余张。肺病中心医护人员86人,年龄结构合理,整体实力强。医师41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12人;博士6人、硕士2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9名;国家级中医药学会副主委3名、常委5名、委员9名;省级学会主委2名、副主委7名。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名,首届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1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名,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名,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名,山东省著名中医药专家3名,全国第四批、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各1名,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1名,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1名,山东省高层次优秀中医人才2名,青岛市卫计委医疗卫生学科带头人(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类)2名,青岛市优秀青年中医人才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