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青岛健康资讯 >> 正文

世界骨质疏松日 | 关注骨骼健康 争当“硬骨头”

来源:365健康在线 时间:2023/10/20 17:54:00 点击:-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强肌健骨,防治骨松”。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骨质疏松已成为中老年人健康威胁的慢性疾病。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是一种老化的自然现象,其实不然,骨质疏松可防可治,确诊骨质疏松的患者,在经过科学的治疗干预后,可以降低骨折发生率。

                                                                                                                             
海慈医疗集团助理、骨关节创伤外科中心主任侯增涛介绍,40岁以后,人体的骨量开始下降。其中,女性患病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原因主要是男性在青年阶段达到的骨量峰值比女性高,同时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绝经后5-10年呈现快速的骨丢失状态,但骨质疏松症所导致的骨折发生率,男性女性接近。专家提醒,40岁之后重视骨骼健康,强肌健骨,及时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有哪些临床表现?常用检查方法有哪些?

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骨骼疼痛、弯腰驼背等。如果患者在轻微外力下发生骨折,就可以考虑是重度骨质疏松症。骨折发生的常见部位为椎体(胸椎、腰椎)、髋部(股骨近端)和碗部(桡骨远端),其他部位如肱骨近端、骨盆、肋骨等也会发生骨折。一次骨折发生后,再次骨折的几率会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负担。

对于没有发生骨折的中老年人,可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等检查方法来判断是否患有骨质疏松。通过骨密度检测可以测量出人体的面积骨密度值,还可以根据骨密度T值诊断是否患有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症的情况。


骨质疏松如何进行治疗?

骨质疏松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进行长时间、持续性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基础治疗药是钙剂和维生素D,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应用抑制骨丢失、促进骨形成以及双重作用的三大类药物。

骨密度检测是医生治疗用药的依据,专业医生会根据骨密度结果和多重临床风险因素评价骨折的风险,根据个体情况,制定精准的个体化治疗计划,使用不同的抗骨质疏松治疗药物。在补充钙和维生素D及有效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可以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骨质疏松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正常情况下人体每日需要的钙元素为每天1000mg,除了饮食摄入外,通常还需额外摄入钙元素500-600mg。现在临床中较多用碳酸钙,因为它的含钙量较高,如摄入葡萄糖酸钙、乳酸钙等其他形式的钙剂也是可以。此外,也可以选择从饮食中摄入足够的钙质,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豆浆、虾皮、虾酱、深绿色蔬菜等。但大量喝骨头汤补钙是不对的。骨头中的钙往往是难以溶解的,且骨头汤中往往有很多脂肪和嘌呤,不仅油腻,而且经常食用还可能引起高血脂、肥胖、痛风、糖尿病等其他健康问题。

2.补钙的同时,还要重视补充维生素D。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就是缺钙,自己买点钙片就行了”,其实这是不对的。比如盖一栋房子,砖、水泥等材料就相当于钙剂,但光有材料房子是盖不起来的,还需要搬运工,维生素D就相当于搬运工。维生素D能够促进肠道和肾脏对钙的吸收,而且能够促进钙质沉积到骨头上,所以对于骨质疏松的病人,维生素D缺乏也是不容忽视的。维生素D主要是皮肤在紫外线照射下合成的,建议大家要适量多晒太阳。同时老年人可以关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如明显低下,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才能让补钙更有效率。

3.骨质疏松症并非是老年人的“专利”,如果年轻时期忽视运动,常常挑食或节食,饮食结构不均衡,经常喝碳酸饮料,导致饮食中钙的摄入少,流失多,就达不到理想的骨骼峰值量和质量,就会使骨质疏松症有机会侵犯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女性。因此,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要及早开始,在年轻时期获得理想的骨峰值。

4.缺乏运动会加速骨量丢失,加重骨质疏松,形成恶性循环。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通过运动,还能增加肌肉力量和协调性,减少跌倒可能性。当然,运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专家团队


标签:海慈医疗   骨质疏松症   骨关节创伤外科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