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是第25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主题是“血压要知晓,降压要达标”,血压达标,要从知晓血压做起。海慈医疗集团心脏中心本部心血管三科主任李正光介绍, 高血压是目前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诱发心、脑、肾病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国民总死亡的40%以上,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据调查,18岁以上居民中有超过1/4的患者存在高血压,但控制率仅为16.9%,高血压的防治形势非常严峻。高血压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所以要提高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各有不同,常见症状包括头晕、头痛、耳鸣、胸闷、心悸、气短、恶心、乏力等症状。此外,高血压一般会伴发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心、脑、肾、眼底及大血管等器官造成损害。常见并发症包括心衰、房颤等心血管疾病,脑卒中,视网膜病变,肾功能不全,糖尿病。
高血压诊断标准
01家庭血压提倡使用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进行有规律的家庭血压测量。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关注血压变化。家庭血压测量值判断标准不同于诊室血压,家庭血压读数≥135/85mmHg可被认定为高血压,需到医院及时就诊。超重或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长期饮酒、长期精神紧张、体力活动不足等高血压高危人群和血压为正常高值者(120~139/80~89mmHg)即应引起关注,需经常测量血压以早发现、早干预、早达标。
02诊室血压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的治疗
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目的是降低血压,从而减少高血压对器官的损害,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临床实践证明,血压发现越早,治疗越早,患者受益越多。
1.服用降压药:五大类降压药和固定复方制剂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和规律服用降压药,降压治疗要达标。血压达标且稳定者,每周自测血压1次;血压未达标或不稳定者,应增加自测血压的次数。降压药物服用的原则是:小剂量开始,尽量应用长效药物,维持24h血压稳定。
2.降压治疗的血压目标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应降至130/80mmHg以下;80岁以上患者降至150/90mmHg以下。冠心病患者的舒张压低至60mmHg者应谨慎降压。
3.长期治疗,可以控制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是“控制”血压,而不是“治愈”高血压。大部分高血压属于原发性高血压,一般不能根治,需要长期服药治疗。不盲目相信非法广告或伪科学宣传,不能用保健品、保健理疗或食疗替代降压药治疗。大多数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控制不佳者应及时就医。
预防高血压,从每一天做起: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
限制钠盐摄入:钠盐摄入过多,高血压的风险增加,长期限盐可延缓血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速度。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日。
减轻体重:限制油脂和糖分摄入,减少摄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限量使用烹调油,多吃蔬菜和水果。超重和肥胖可促使血压上升,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腹型肥胖可能与高血压有更强的相关性。建议超重和肥胖者减轻体重,BMI<24kg/m2;腹围:男性<90cm;女性<85cm。
适量运动:经常性的运动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如健走、游泳、太极拳、家务劳动等,活动量一般应达到中等强度。每周4-7次;每次持续30-60min。
戒烟:吸烟可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建议戒烟(包括传统烟和电子烟)。
戒酒:大量饮酒使血压升高,不饮酒对健康最有益。推荐高血压患者不饮酒。
保持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必要时积极接受心理干预。
- 上一篇: 该收心了!长假即将结束 怎样帮孩子摆脱“节后综合征”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