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青岛健康资讯 >> 正文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消”傲江湖 | 慎入!不畏浮云遮望眼—— 直肠早癌ESD切除术

来源:365健康在线 时间:2021/8/30 15:36:00 点击:-

结直肠癌

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

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负担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2015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38.76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9.87%;由结直肠癌导致的死亡病例18.71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01%。如何有效地降低我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大多遵循“腺瘤—癌”序列,从癌前病变进展到癌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提供了重要时间窗口。

此外,结直肠癌的预后与诊断分期紧密相关。Ⅰ期结直肠癌的5年相对生存率为90%,而发生远处转移的Ⅳ期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14%。

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表明:结直肠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可以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死亡率。

结直肠癌筛查和早诊早治

可以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死亡率!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应用先进的内镜治疗技术(ESD)

直肠早癌患者进行内镜下治疗

阻止病变进一步进展

不仅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也避免了常规外科手术带来的痛苦

下面一起来看看治疗效果吧

近日,新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收治了一位患者,腹泻半年,偶有便后滴血,自服肠炎宁等药物治疗,效果差,自以为是痔疮出血,未在意,但症状反复发作,遂来新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进一步检查。

治疗前:

拟行结肠镜检查+内镜下内痔治疗术,可进镜后发现结肠多发息肉,给予内镜下结肠息肉电切术,另在直肠,距肛缘5-8cm见一巨大不规则肿物,表面分叶状,取病理,结果示:绒毛状-管状腺瘤III级。

患者考虑为直肠早癌,经过科内讨论,综合评估,该患者适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完善术前准备及沟通谈话,消化内科ESD治疗小组给患者施行了ESD治疗,手术顺利,完整切除病变。

术中、术后患者无明显不适,术后即可下床,24小时进食,住院观察3天,无明显不适。

治疗后:

ESD病理结果回报:管状-绒毛状腺瘤,大小4.5x3.5x2cm,部分区域恶变(腺癌),恶变区域直径约0.7cm,未累及手术周围切缘及基底部切缘,脉管内未见癌栓。

ESD术

即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是一种先进的内镜下微创切除技术,利用各种粘膜下切开刀进行粘膜下剥离,可以完整的切除整块病变。

与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并且可达到外科手术切除的效果,广泛适用于胃肠道的早期癌变、癌前病变、黏膜下肿瘤的治疗。

咨询电话:

86977086(医生办公室)

86977090(护士站)

团队推介

消化内科团队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成立于2001年10月,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形成了消化内镜微创诊疗和肝病诊疗为特色的重点科室,先后加入青岛西海岸消化疾病诊治联盟、半岛消化道癌防治早诊早治联盟,规范开展消化道癌筛查早诊早治,是青岛西海岸新区消化内科质控中心挂靠单位,自2016年始连续3次被青岛市卫计委评为“青岛市医疗卫生C类重点学科”。

科室现有医疗人员16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主治医师10人,住院医师2人,其中博士2人。近年来,门诊量每年达3.9万人次,住院超过2300人次,每年行电子胃镜及结肠镜检查超过9000人次,其中无痛胃镜检查4000余人次,开展了几十项内镜下微创介入诊疗技术,多项内镜下微创诊疗技术在青岛市同级医院处于领先水平。

近5年来开展了多项内镜三四级诊疗技术,胆总管结石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胆总管取石术、鼻胆管引流,消化道早癌和癌前病变可通过胃、肠镜下大块黏膜切除(EMR)或粘膜下剥离术(ESD),内镜下食管肌切开术(POEM)为患者提供了微创治疗手段,获得了良好疗效。

消化内科

消化内科全体医护人员在各级领导、上级医院专家、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落实 “德医双馨、服务人民”的理念, 实施“人本位医疗”,“精准医疗”,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努力打造西海岸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和肝病诊疗中心,为新区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驾护航,为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消化内科

 

标签: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   直肠早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