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充分展现我院在党的领导下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宝贵经验,反映干部职工践行崇高精神、护佑人民健康的感人事迹和精神风貌,院党委开展了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即日起,公众号将陆续对优秀征文作品进行展示。
铿锵玫瑰 在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一等奖作品
作者:内镜诊疗科党支部 贺庆娟
疫情前
来八医工作后的第一次晨起查房,兴奋中夹杂着丝丝担忧,深呼吸后鼓起勇气准备推开病房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李大爷,您今天感觉怎么样呀?早上吃的什么饭呢?”推门而入,发现是一位比我年长几岁的护士姐姐,她体型微胖,扎着质朴的低马尾,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双手麻利地整理着床单元,印象最深的是她额头上沁满了汗珠却不顾擦拭。“李大爷,今天贺大夫来查房,这可是我们科室的高材生,科班出身的研究生哦,有啥不舒服的您尽管说呀。”一番倍感亲切的介绍后,我顿时笃定了不少,向这位姐姐投去了感激的目光,接下来的病情交谈甚是和谐。就在这零九年的盛夏,我初识护士刘超,科室人称“超姐”,因参加工作早,资历相对老,故得此称号。超姐虽是科室的老资格,但一直踏实工作在科室一线。
超姐技术精湛、为人和善,印象中没有她扎不上的针、没有她沟通不了的患者,她常说站在患者的立场去考虑、当成家属一样去照顾,那么医患就像一家人,大家朝着一个目标去努力。她是这么说的,现实中也是这么做的。新年伊始,病房里一名酗酒患者无家人陪护,拉尿在床上,而且肝硬化合并脐疝破溃感染,恶臭腹水不断流出,超姐毫无怨言地躬身打扫干净患者的大小便、又给买好饼干等食物,还从自己家里带了干净的换洗衣服给患者,给寒冬中的醉酒老人送上温暖,超姐的善良感化了老人,他发誓要戒酒重新生活。琐碎的日常护理工作常让人筋疲力尽,像超姐这样尽善尽美地照顾患者需要付出的则更多,她不是超人,不能让时间变慢,而是从自己家庭生活中挤出的时间,所以她总是风风火火,好似每天和时间赛跑;她不是超人,不是钢铁身躯,而是靠乐观开朗的性格疲惫地支撑着,总也有奔跑不动的时刻,于是这年盛夏的走廊里,出现了她一瘸一拐的背影,原来是经受日积月累奔走的脚后跟被磨出了多处“鸡眼”,疼痛难忍后只能选择手术剜除,术后第三天的她因科室人手不够居然就立即返岗了。
历经时光沉淀后的平凡岗位上,初心不改的超姐做出了一件件不平凡的事情,二零一二年她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年后如期转正,此后,她更是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党员医护人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疫情时
2020年2月8日23点20分,正值夜班的我踌躇犹豫一番后,还是满怀担心地点开了微信里的那个向日葵头像:“超姐,你去了武汉,孩子怎么办啊?”“没事,他长大了,跟姥姥姥爷可以。”稍顿片刻,“姐,你一个人带孩子,可以不去的。”“妹,没事,国家需要咱,咱党员就上。”简短的文字透露出超姐的坚定。
肩负着党和国家的使命和院领导的嘱托,身负二老的担忧,愧于上学的孩子,她出征疫情一线——武汉,承担感控工作,这是进入感染病区的第一道防线,责任重大。寒冬的南方城市没有暖气,出于防控新风系统停用,避免上厕所不敢吃饭喝水,防护服下的战士们又湿又冷又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超姐克服身体的不适,坚持一丝不苟地给队友们检查整理,一遍遍地叮嘱,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确保队友安全。经过54个日日夜夜的奋战努力,全队创造了患者零死亡、零插管、队员零感染的青岛奇迹。正是超姐这些白衣战士的负重前行,才换来了后方的和谐安宁。山河无恙,壮士归来,舍小家为大家,日夜牵肠挂肚的父母又苍老了几分,孤单留守的孩子又成长了几分,单亲妈妈的身兼力行给我们普通党员做出了榜样。
疫情后
渐近春暖花开,凯旋归来的超姐又到了院内一线感染管理科,院内培训、防控,马不停蹄地忙活着。然而不幸降临,刚刚为超姐放下担忧的父亲查出重病,对于普通人来说好似晴天霹雳,同事们痛惜长叹,乐观的超姐将悲伤藏匿心底,抗疫离家或许有愧于老父亲,但她无悔。将父亲安排手术后,让弟弟陪着治疗,自己的防疫假期都没有休完,又返回一线上班,没有给单位和领导提任何要求。
这就是抗疫一线党员——刘超同志,作为科室的一线,她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作为医院的一线,她兢兢业业、毫不懈怠;作为国家的一线,她恪尽职守、甘于奉献。她就是我们身边的学习楷模!
- 上一篇: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建党百年优秀征文②|青春向党 时代向上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