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向党 时代向上
二等奖作品
作者:医院办公室党支部 于雪
时间,总是由奋斗而定义。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百年间,从积贫积弱,到走向复兴;从十几个人到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在战火中出生,从荒芜中起步,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纵观百年党史,青年引领时代,时代成就青年。
1921年,堪称“开天辟地”的中共一大,是一场年轻人的会议,13名代表的平均年龄28岁;
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一群热血青年共襄盛举;毛泽东34岁,周恩来29岁,贺龙31岁……
1936年,走完长征路的中国共产党员,最高领导层平均年龄不过42岁……
岁月流转,当下的中国青年和前辈们一样,挑得起重担,走得了远路。
初心不改,薪火相传。今天,在援非医疗队的最前线、在健康扶贫的最前沿、在抗击新冠肺炎的主战场、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医务党员正以坚定的信仰、执着的奉献、纯真的热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大爱无疆 命运与共
援非医疗队员司卫锋
司卫锋,中共党员,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中国第24批援坦桑尼亚医疗队队员。2015年8月至2017年11月在坦桑尼亚多多马省医院执行援外医疗任务。
2015年,司卫锋被确定为援坦人选时,他顾虑重重,那一年,母亲刚做完手术,自己正在攻读博士,妻子是一名临床医生,儿子刚升入小学。如果去,只能放弃学业、舍弃小家,而非洲贫穷落后,异常艰苦的条件,对他也是巨大的挑战。
心中纵有万般不舍,脚下依然义无反顾。
即便做足心理准备,当他抵达多多马时,依然感到震惊:那里的房屋年久失修、道路坑坑洼洼、基础设施短缺、医疗资源匮乏,可怕的是疟疾、霍乱、艾滋病等传染病更是肆虐横行。不到6个月,他的体重骤降30多斤。思念家人、感染疾病……面对的挑战远不只这些,但再苦,再难,也要扛起神圣的使命。
他利用现有的条件和娴熟的专业技术,砥砺前行地开展工作。两年间,他接诊10000余名患者,成功实施400余例手术,并且开展了多多马省医院首例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和鼻内镜手术。
他说:信仰,从宣誓入党那天树立,从此就没动摇过。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一代代中国援非医疗队员从未停下远行的脚步,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上用心血乃至生命,诠释了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人道主义精神。用58年延续不断的坚持,实践了医者对职业和人类生命的神圣承诺,向非洲乃至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百年薪火,世界已经见证了中国青年的力量。
情系平坝 医疗扶贫
援黔医疗队员李宇航
李宇航,中共党员,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第八人民医院援黔医疗队队员。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在贵州省平坝区人民医院执行对口帮扶工作。
2018年7月23日,李宇航踏上了奔赴贵州的征程,他将在平坝区人民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对口帮扶工作。
“这次帮扶最大的心愿就是把白内障专业平台搭建起来,加快帮扶医院的学科建设。”李宇航满怀深情地说。他用1个月的时间,下基层、做调研,了解到当地白内障致残致盲患者居多时,他决定率先开展白内障手术。没有设备怎么办?远在青岛的家乡医院是他坚强的后盾。院领导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将显微手术器械和进口显微缝线运抵平坝。他前期预约了15名患者,成功实施了白内障手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
从2016年开始,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就拉开了对口帮扶平坝人民医院的序幕,5年来,医院派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援黔医务人员,他们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到黔中大地,指导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为扶黔基层医院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以健康扶贫助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东西部合力攻坚,托起贫困群众的“健康梦”。
从2012年底拉开新时代脱贫攻坚序幕到今天,历经8年多;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今天,历经40余年;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今天,历经70余年;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今天,历经百年。
千年梦想,百年奋斗,一朝梦圆。
抗疫一线 冲锋在前
青岛八医援鄂医疗队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由16名医护人员组成,平均年龄37岁,中共党员8名,2020年2月9日至3月31日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执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任务。
2020年2月8日晚22时,院党委接到上级组建援鄂医疗队的紧急命令,一声号令,一线集结。领导指挥、人员选拔、物资准备、专项培训……所有的工作都在紧张有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23时,16名医疗队员全部落实到位;24时,医疗队员详细信息完成上报。2月9日上午7时,医疗队正式出征,驰援武汉。
9个小时,一夜成军。这就是八医共产党人的速度,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的担当和风骨。
援鄂队员丁兆勇,一名有着23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在光谷院区重症病房,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别怕,我就在您身边。”这是他鼓励83岁重症老人的一句话。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与死神较量,与时间赛跑,精心施治。老人出院时,被他的所作所为感动地下跪,那一刻,他泪流满面。“所有的义无反顾都是党员职责,是担当!”这是他来到武汉第一天,写在日记里的话。
是啊,每一位党员,都是一面行走的党旗;每一个行为,都带着党性的光辉!党旗所指,心之所向。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一百年前,那群青年在浙江嘉兴南湖飘摇的小船上点起的星星之火,如今早已在神州大地上燎原。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新起点,青春向党是历史和时代的召唤,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向上的时代就是青春最好的舞台。
青春向党,时代向上,九万里风鹏正举!
中国青年将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勇向前!
- 上一篇: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建党百年优秀征文③|白衣使者 用奉献诠释大爱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