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使者 用奉献诠释大爱
二等奖作品
作者:耳鼻喉科党支部 司卫锋
我叫司卫锋,是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耳鼻喉科的一名医生,作为中国第24批援坦医疗队队员,于2015年8月至2017年11月在坦桑尼亚多多马省医院执行援非医疗任务。离开祖国的800多个日日夜夜,我们肩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赢得了当地民众的赞誉,让中非友好互信更加牢固。回国后,青岛市委授予我“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这是党组织对我们援非工作的充分肯定和褒奖。
我国援非有着5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展现大国形象、赢得国际地位和威望有着重要作用。自上20世纪60年代以来,2万多名中国援非医生肩负国际人道主义的使命,拯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50名中国医疗队员因公殉职,永远长眠在异国他乡。
在最初确定援非人选时,我曾有过犹豫。我是独子,母亲刚做完手术,妻子是一名产科医生,工作繁忙离家远,儿子年龄小,我又在攻读博士。去援非,就要放弃尽孝,舍弃小家,还要中断学业。不去,党性在哪里?大局在哪里?初心在哪里?千万条理由也比不过党和组织的需要,比不过一名共产党员的党性。如党需要,则义无反顾。最终,我毅然接受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来到坦桑尼亚首都多多马,我们看到的是大片的棚户区、坑坑洼洼的道路。驻地条件更难以想象:房屋年久失修、设施陈旧、经常停水停电、蚊子蟑螂老鼠蛇司空见惯。多多马省医院条件也很差:设施落后、物资短缺、全院最大的医疗设备是一台陈旧的X光机,耳鼻喉科仅有2人,只能开展一些简单的手术。
人口不到30万的多多马,常年高温干旱,贫穷落后,医疗条件非常差,疟疾、霍乱、伤寒等在我国几乎绝迹了的传染病在那里却肆虐横行。我们医疗队员大多都受到疟疾和伤寒侵害,我也未能幸免。生活单调,主食单一,蔬菜品种极少,生活习惯与我国截然不同。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远在异国他乡的孤独和对亲人的思念,不到半年我的体重下降了30斤。
我是一名党员,我要为祖国争光。这一信念始终是我的精神支撑。环境可以适应,条件可以改善,困难可以克服,任务必须完成。
两年多来,我们要完成日常门诊和病房常规手术,还经常深夜去医院实施急症手术。记得2015年平安夜10点多,工作一天早已疲惫不堪,刚要休息,又接到急症任务,于是急忙赶往医院。一名只有10个多月的婴儿,因异物阻塞食道,一直无法进食,出现了严重脱水症状,生命垂危。我立即进行抢救,手术结束时,已是后半夜,婴儿脱离了生命危险。我虽然很疲惫,但能为患者解除病痛,心中感到非常充实和快乐!
工作中,我竭尽全力地为患者解除病痛、积极帮助当地医生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还主动承担起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生活中,与当地群众热情相处,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我们还经常利用假期深入到偏远的地方义诊,受到了当地政府和患者的热烈欢迎。2017年国庆期间,还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促中坦友谊,喜迎十九大”主题党日活动,到坦桑革命老区进行义诊,送医送药。坦桑外长马希加亲临现场并为我们颁发荣誉证书,称赞我们是传播中坦友谊的大使!期间,我参加了中国大使馆组织的党课辅导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
2年3个月,在这804天中,我接诊了近10000名患者,成功实施了400余例手术,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和鼻内镜手术成为多多马省医院的首例。对此,坦桑尼亚高级别的英文报纸《DAILY NEWS》给予了报道,中国中央电视台也进行了报道。
白衣执甲,用奉献诠释大爱。我们圆满完成了祖国交给的援非任务。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许多共产党员每天正在做的事情,而党组织却给了我们崇高的荣誉。这份荣誉,给了我莫大的鼓舞。习近平总书记说,“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医疗卫生战线上,我要继续努力,勇于奉献,保持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色,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贡献更大的力量。
- 上一篇: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建党百年优秀征文④|用生命捍卫使命 用汗水书写精诚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