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青岛健康资讯 >> 正文

胶州市妇幼保健院:三伏天聊三伏贴

来源:365健康在线 时间:2019/7/19 10:33:00 点击:-
中医讲究四季调养,从疾病的治疗来讲,每个季节的方法有所不同,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在夏天贴三伏贴,就是典型的根据节气治疗疾病的方法。三伏贴是古人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利用穴位贴敷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三伏贴又称天灸疗法,是古代冷灸法的一种,属“穴位敷贴”,是把中药贴于穴位上达到灸治效果的一种将中医经络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下面请中医科主任张旸旸和大家来聊聊三伏贴的那些事。
三伏贴的核心理论为冬病夏治,“冬病”泛指感受寒邪、易于冬季发病或加重的疾病,如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哮喘、小儿痉挛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肺部疾患,虚人感冒等由体虚、免疫功能低下而引起的咳嗽,一般夏冬两季节发作较频繁,症状明显,迁延不愈。
冬季,常以治标缓解症状为主,不便从本质进行治疗。“夏治”是指选择夏天炎热季节,采用适当药物对疾病进行治疗,三伏贴是典型的夏治。到了夏天,慢性咳嗽发作较少,或基本不发,正是根治的好时机。三伏贴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热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运用敷贴疗法刺激体表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可纠正脏腑阴阳的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温和的治疗和调整作用,从而达到以肤固表、以表托毒、以经通脏、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可以驱散内伏寒邪,使肺气升降恢复正常,并能补益人体元气,增强抗病能力,以预防冬季来临时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冬病夏治”。
为什么要选择三伏天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呢?古代医家解释说,因为三伏天的初伏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中伏为第四个庚日,末伏为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庚日是指“天干地支纪日法”中带庚字头的那一天。“伏者,金气伏藏之日”,五行学说中庚属金,肺亦属金,故庚与肺相配。所以,三伏之日,肺脏气血通畅,药物易于深达脏腑,是治疗调整肺脏疾患的最好时机。此外,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阳气最盛的日子,根据中医“春夏养阳”“天人相应”的观点,这段时间便成了人们补益阳气、驱散体内寒邪的最佳时期。加上辛温祛寒、逐痰平喘的中药,配以特定经络穴位,使得三伏天穴位贴敷的疗效更好。
市民李女士,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了。每年到了冬夏两季节,打喷嚏、咳嗽、流鼻涕等症状接踵而来,十分困扰,多方就医也一直没有治愈,听朋友说医院中医科开展三伏贴效果很好,便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来贴,第一年贴敷后,鼻炎轻了一大半,目前已经在我院中医科连续贴敷三年了,每年夏季准时来贴,现在基本已无症状,收到良好的疗效。
适应人群
三伏贴的用药也很讲究。它是先将辛温的药材打成粉,然后用姜汁调制而成。因为其中大部分药物都属温性,而姜为辛串之物,能帮助药物渗透皮肤。药性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渗透达皮下组织,一方面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可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直达脏腑失调、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从而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效应。
需要注意的是,三伏贴虽好,但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用药。像某些单纯的热证、咳血的病人不能贴敷。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和孕妇、哺乳期妇女也不建议贴敷。
具体咨询中医科58651522。
张旸旸: 中医妇科硕士学历,主治医师。
从事中医药研究和实践10余年,擅长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经络辨证及推拿治疗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对月经失调、功血、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等妇科内分泌疾病,积乳、乳腺增生等乳腺良性疾病,以及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生殖系统炎症治疗效果显著。
标签:三伏天   三伏贴   疗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