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青岛健康资讯 >> 正文

胶州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特色外治疗法——​耳穴压豆法

来源:365健康在线 时间:2019/7/19 10:29:00 点击:-
耳穴压豆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疫、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又称耳穴疗法。
独到之处
科学研究:专家组在潜心研究的同时,吸取了众多中医典籍精华及国际先进诊疗方案,不仅采用了中医理论,同时又结合现代分子医学技术,大大拓宽了组方的适应症范围,打破了以往传统中医的局限性,使得治愈率明显提高。
科技领先:现代医界广泛运用的缓释技术保证了疗效的持久、稳定的发挥,使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始终连贯,杜绝了症状的起伏反复。
高效精准:靶向治疗,目标精确;治疗周期,环环相扣。从调理肌体、缓解病痛,到消除症状,再到修复肌体、治病求本,生物的疗效随治疗阶段逐步显现,全面彻底。
安全无毒:不打针、不住院、不忌口、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避免了对人体组织的损害,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
操作方法
选择1-2组耳穴,进行耳穴探查,找出阳性反应点,并结合病情,确定主辅穴位.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1~3天换1次,两组穴位交替贴压,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
主治病症
一、小儿遗尿
耳穴压豆遗尿方(中医药学报1987;(4):32)王不留行。耳穴取膀胱、肾、脾、胃、心、神门、脑点。常规消毒一侧耳廓,将王不留行籽粘在O.3×O.3cm见方的胶布上,对准以上所选穴位贴压。嘱其每日按压3次,每次5分钟左右,睡前必须按压1次,每6日两耳交替贴压1次,治疗期间定时换醒小儿小便,功能温补下元,主治小儿遗尿。
二、失音
耳穴压豆发音方(经验方)王不留行籽。选取耳穴肺、大肠、肾、膀胱等处,埋压王不留行籽,胶布固定,功能滋肾润肺,主治肺肾阴虚型失音。
二、小儿抽动症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又叫“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以运动、言语和抽搐为特点的行为障碍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眨眼、皱额、咬嘴唇、清嗓子、伸舌头、点头、摇头、耸肩、摆动前臂、叹息、哈欠、打嗝等,症状时轻时重,入睡后消失,情绪激动、紧张或感冒时可诱发或加重。临床上常被误诊为慢性咽炎、面神经炎、咳嗽变异性哮喘、多动症等。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镇静类药物,但副作用大,依赖性强。中医认为,该病的主要病机为肝旺脾弱、心肾失交,治疗应以健脾柔肝、平肝熄风、养心安神等方法为主,同时辅以耳穴疗法。耳为宗脉之海,与众多经络联系紧密,根据症状辨证选取耳部穴位,以耳压籽贴治,3-5天更换一次,每次每穴按压1-2分钟,每天按压3-4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效果显著。值得提醒的是,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患儿的生活调理,如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过度疲劳和剧烈运动,少食寒凉辛辣刺激食物等,还要特别注意患儿的心理健康,树立正确面对疾病的心态,保持心态平和,防止精神过度紧张及情绪波动。
三、防治儿童近视
主穴取目1、目2、眼、神门、内分泌、脑。
配穴取心、脾、肝、肾、胃。
患者取坐位,揉按耳郭,用探针找取最敏感点,选准穴位。用医用棉签蘸75%医用酒精消毒局部,将生王不留行籽放于剪成约6毫米见方的创可贴中间,生王不留行籽对准选定的耳穴上贴敷好。嘱咐患儿每日主动用拇指、食指轻轻按压贴压的耳穴数次,手法由轻缓到重,以能耐受、耳廓部发热发红为度,每周更换一次,双耳交替贴压,四周为一个疗程。
四、小儿支气管哮喘
耳穴压豆定喘方(黑龙江中医药1978;(1):36)生白芥子或王不留行籽。取耳部支气管、肺、肾上腺、前列腺、内分泌等穴,将药籽置于O.3×0.5cm的胶布中央,贴双耳上述穴位,嘱患者每日压4~6次,每次每穴按压1~2分钟,功能宣肺平喘,主治各型哮喘。
五、小儿腹痛
腹痛耳穴压豆方(经验方)王不留行籽或白芥子。取耳穴腹点、腹痛点、脾俞点,将药籽置于O.3×0.5cm的胶布上,贴于双侧上述部位,嘱患者半小时按压1次,每次按压5分钟,功能理气止痛,主治各种原因所致的腹痛。
六、水肿
利水消肿耳穴方(中国针灸1989;(6):15)王不留行籽。
主穴:肾、肾俞、输尿管、膀胱;配穴:交感、肾上腺、神门、三焦、内分泌,根据病情再配以心、肝、脾、肺穴。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于所选穴位上,嘱患者每日按捏十几次,每次3~5分钟。每次选'3~4个穴。2天1次,1周为l疗程,功能疏通三焦,化气行水,主治各型水肿。
七、小儿自汗
止汗耳穴方(经验方)王不留行籽。选择耳穴肺、交感、肾(主穴)、内分泌、肾上腺、三焦(配穴)。局部常规消毒后,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O.6cm见方的胶布对准穴位敷贴。用手指按压3分钟,每日5次,3~5天换穴1次,功能调阴阳和营卫,主治自汗、盗汗。
八、尿潴留
耳穴利尿方(北京中医1986;(5):58)火柴1根。在耳穴的泌尿区(肾、膀胱点),找出明显的压痛点,以火柴棍的火药端,捻转压迫,强刺激,两耳交替进行,每个压痛点捻转压迫5分钟,功能化气行水利小便,主治肛门术后尿潴留。
注意事项
1.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
2.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3.如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
4.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
5.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
6.根据不同病症采用相应的体位,如胆石症取右侧卧位,冠心病取正坐位,泌尿系结石取病侧在上方的侧卧位等。
耳穴治疗应注意按压时,患者可能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其他不适情况,如有皮肤过敏者可选用脱敏胶布,而单穴胀痛过重时,可放松胶布或取下耳豆。按压时不可用力搓动压丸,否则易引起皮肤破损,造成感染。皮肤出现破损时应取下耳豆,局部涂以消炎软膏。耳廓上有湿疼、溃疡、冻疮破溃则不宜此法,女性须了解月经情况,从而确定耳穴压好疗法的刺激程度,妊娠期患者不可进行操作。
标签:中医   ​耳穴   压豆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