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生病,全家人都跟着揪心。胃口不好、体重下降、无精打采……每一个家长都很着急,各种各样的“补充理论”和“禁忌”也变得多了起来。那么,孩子生病了,到底该怎么吃?今天由儿科主任王洪建和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1、生病期间饮食的基本原则
无论孩子表现出什么症状,在生病这个特殊的阶段,饮食方面都有一些共同的原则:
优先考虑孩子是否喜欢
面对孩子生病,家长容易陷入“XX食物有营养,一定得多吃点才好得快”的理想状态中,甚至有孩子不肯吃就批评孩子“不听话”等情况。其实,孩子生病时没有胃口或者“挑食”、“偏食”都很正常,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孩子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吃东西,一旦身体康复,他的食欲自然会逐渐好转,会在身体康复的一段时间里,补上生病期间错过的“饭”,重新找回之前丢失的“营养”。
优先考虑流质和半流质食物
无论是孩子或是成人,在疾病期间,比起普通食物一般都更偏爱流食。小一点儿的宝宝可以尽可能多喝奶,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孩子要坚持母乳喂养;辅食添加阶段的宝宝除了增加喝奶,还可以适当增加白开水和粥等摄入;大一些的孩子除了以上这些,还可以适当增加清淡的汤羹等摄入。所以“多喝汤”是有一定道理的,只不过,一定要注意清淡一点。
避免刺激性强、易过敏的食物
1岁以下的孩子不适合吃各种调味品,即使是1岁以上的孩子也建议吃得清淡一些。刺激性食物容易让孩子咽部粘膜充血、淋巴滤泡增生而出现口腔不适。除了我们都知道的辣椒、花椒、葱蒜等食材外,这期间母乳妈妈最好也不要吃含有咖啡因、酒精的食物,比如咖啡、酒类等。另外,家长要注意回避可能引起孩子过敏的食物。过敏会加重孩子的炎症反应,导致病情加重。对于那些致敏性强的物质,家长需要格外注意。比如:牛奶、鸡蛋、鱼虾蟹贝类、牛羊肉、花生、坚果、菌类等。如果家人出现过对这些食材过敏的情况,在孩子生病期间最好不要盲目觉得有营养而“补充”。
2、不同症状饮食侧重点不同
呕吐、腹泻
孩子腹泻了,不吃不行,瞎吃更不行!对待腹泻的孩子,家长容易陷入两个误区:
误区1:腹泻期间要禁食。“越吃越拉”的观点还是很常见的,相应地,为了不让孩子继续拉肚,饿着不就得了。
正解: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孩子的机体对营养的需求较高,而腹泻时又增加了排出量,如果被要求禁食,很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甚至造成机体代谢紊乱,从而加重腹泻或致使病情迁延不愈。
误区2:腹泻期间应大补。家长担心孩子因为腹泻营养流失太多,会刻意增加奶、鸡蛋、肉等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提供。
正解: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增加摄入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不仅无法弥补腹泻造成的营养损失,还会加重胃肠负担,使腹泻病情迁延不愈。不要给止吐、止泻的药物。它们没有效果,甚至还可能有害。这种时候,最关键的就是预防和纠正脱水!孩子持续严重腹泻,可导致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丢失,继而发生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咳嗽
孩子咳嗽首先要注意的是:不要“止咳”!咳嗽是机体的保护机制,应该鼓励孩子咳嗽,把痰排出来。这时候应该给孩子多喝水,可以稀释痰液,让孩子更容易把痰咳出来。如果孩子不喜欢喝水,1岁以内的孩子可多添加母乳/配方奶;1岁以上的孩子还可以尝试蜂蜜水、适量稀释了的果汁、清淡的鸡汤等,甚至偶尔可以将“规则”放宽一些,喝一点饮料也没关系。但是,孩子咳嗽时,有一些食物要谨慎,比如鱼虾类等海产品、坚果类食物等。
发热
孩子发烧时,最重要的是补水。
如果孩子不爱喝水,也可以尽量选择水分多的水果,或者稀释了的果汁等,尽可能保证孩子摄入的水分。在饮食上,家长能做的是调整食物的性状,为孩子准备一些利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并且积极刺激他的食欲,争取让孩子能够主动吃下去。比如粥、汤面条这种半流食状的食物是不错的选择。
总的来说,孩子发烧时食谱更应该进行谨慎地选择,以多补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证食物清淡、易消化、有营养为宜。
标签:儿科主任 生病宝宝 饮食
- 上一篇: 胶州市妇幼保健院:孕妇“甲减”须注意做好这八点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