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也就是脑梗塞,俗称中风,是造成人类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2017年,青岛新发脑卒中病例19637例,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对于卒中患者来说,每一分钟都关乎生命,每一分钟都是比黄金还要金贵。近年来,青岛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二科主任袁海成带领团队,率先在青岛开展急诊介入取栓术抢救患者,搭建环胶州湾卒中急救平台来为患者争取救命时间,拯救了众多青岛卒中患者。
■在青岛率先开展急诊介入取栓
在2013年以前,袁海成见过很多卒中患者因病情严重或者送医时间太晚,采取传统方式,即使用药物溶栓,已经没有救治的希望,倒在了急诊科。
同时,他也知道在国外和国内有不太多的医院在急诊上开展了介入取栓术,也就是通过导管将取栓支架送到脑动脉堵塞部位,待支架嵌入血栓后,通过连接支架的导丝,将取栓支架撤出体外,将血栓取出,使大脑血液循环恢复正常。不过,那时候在急诊上做介入取栓,在全国层面上还没完全展开,青岛也没有医院这样做过。
可想而知,开展大多数医院没做过的技术,当然面临着风险。袁海成思来想去觉得,与其让患者在无望中离去,不如主动尝试去开展这一创新技术。
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后,2012年底,袁海成决定在青岛率先开展这项技术。“对于一些药物溶栓肯定没希望的患者,而家属又迫切希望实施救治时,我们充分告知家属,得到家属配合后,开展急诊介入取栓术。”
急诊介入取栓术实施很顺利,患者的治疗效果非常好。就在袁海成在青岛开展这项技术的3年后,2015年,急诊介入取栓的优势获得了医学界的共识,并在全国推广。
袁海成大胆的尝试,走在了青岛、山东乃至全国的前列,他们成为青岛开展最早、完成介入取栓术最多的团队,每年完成急诊手术取栓术上百例。
■搭建环胶州湾卒中救治平台
近年来,急诊介入取栓术走向成熟,可是救治卒中患者还面临一个问题:患者常常是发病很长时间之后才被送到医院,而卒中取栓,每早一分钟都很重要。
为了缩短救治时间,2016年,袁海成团队与青岛市急救中心联合,搭建了“青岛中心医院环胶州湾卒中微信群”,微信群由环胶州湾各区市的一二三级医院的神经科医生、急救中心急救医生等392人组成。
这个微信群有什么好处呢?袁海成举了个例子,当一位胶州卒中患者发病后,他可能就近被送到当地医院就诊,在当地医生给患者扫描CT、抽血之后,判断患者是脑部大动脉闭塞,需要取栓。此时医生会在微信群了告知青岛中心医院的医生,同时急救车将患者从胶州当地医院转运患者前往青岛中心医院。
患者在转运路上,医生会在微信群讨论患者病情。急救车实时发送到达位置,青岛中心医院医生预计车辆到达时间,提前做好迎接准备,在急诊完成无缝衔接。而在这段时间里,胶州当地医院的检查结果也陆续出来了,当地医生会发到微信群里,这样在患者到达青岛中心医院时不必重复检查,直接按照已经制订的方案来做介入取栓术。
也就是说,以前先后分三个时间段走完的三个急救步骤,现在压缩到在一个时间段同时完成三步,为患者赢得救命时间。这个卒中患者急救模式,也先后被省内外多个城市引进到本城市的急救体系中,让无数患者受益。
在劳累中收获医者的成就感
卒中患者多是晚上发病,袁海成团队有5人,每天24小时有人值班,保证着不知何时会突然出现的患者得到及时救治。袁海成每天晚上也要听班,一旦遇到复杂病例,他要从家赶回医院,不管是刚下班回到家,还是半夜凌晨。
“有时候的确很痛苦,冬天半夜两三点起来赶到医院,很痛苦。”袁海成坦言,这种痛苦有是让人纠结,但是想到早一分钟到医院患者就多一份希望,他还是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尽职尽责完成每一例手术。
袁主任的团队曾接诊过一位年仅31岁的女卒中患者,她是4岁孩子的妈妈。被送到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时已经是晚上,忙碌一天后在家休息的袁海成接到同事打来的求助电话。了解到患者情况,他一边指导同事为患者做相关检查,一边抓紧时间往医院赶。
尽管他已顺利做过数百例取栓手术,技术可以说非常成熟,但还是感到非常大的压力:毕竟年轻的患者背后还有一个幼小的孩子,还有一个年轻的家庭。“一个多小时的取栓非常顺利,第二天患者基本完全恢复。”袁海成说,患者的家人非常感谢他们,后来还送来了锦旗表达谢意。
袁海成对这个病例印象特别深刻,他深知,一旦年轻的妈妈出现不幸,这个家庭就支离破碎了。也同样在救治这样的患者的过程中,袁海成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医生的成就感。
专家介绍
袁海成,现任青岛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青岛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介入医师分会常委,青岛市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青岛市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青岛市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青岛市率先开展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急性脑梗死动脉取栓等多项新技术新项目。
坐诊时间:每周五全天
标签:卒中 患者 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