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青岛健康资讯 >> 正文

青岛六医:自行停药、偏方治大病...“2018年公众十大用药误区”发布,你中了哪条?

来源:365健康在线 时间:2018/10/30 21:30:00 点击:-

10月17日,中国药学会发布“2018年公众十大用药误区”。发布会上,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丁丽霞呼吁:全社会关注安全用药,学习用药常识,促进全民健康。

2018年公众十大用药误区

分别是哪些呢?

①追求疗效滥用药

②自行停药没危害

③胰岛素有依赖性

④使用药品不得法

⑤别人能用我就用

⑥不良反应很可怕

⑦偏方秘方治大病

⑧海淘药品放心用

⑨换季就去洗血管

⑩回避风险不接种

这些误区是中国药学会从其主办的“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活动中收集到的81.6万次有效答题中分析梳理得出,它们具有公众误识率较高、潜在风险较大的特点。

儿童不可随意用成人药

专家表示,合理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当性”四大原则。用药首先强调安全性,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谈及合理用药。儿童患病后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处方合理用药,家长要详细了解药品说明书和注意事项,尤其要关注慎用和禁用信息,不可随意用成人药减量服用。对此,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张继春主任药师表示,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呼吁药企多研发一些儿童药剂型。 

购买海淘药品应慎重

对于目前一些慢性病、疑难病患者盲目崇信偏方、经方、验方、秘方和网络各种广告,并进行盲目治疗的做法,中国药学会提醒公众,在使用时要务必慎重,切忌盲目使用。否则可能浪费时间和金钱,还可能延误病情治疗时机,损害患者身体健康。针对在国内市场“走俏”的海淘药品,专家也提示,海淘药品说明书一般没有中文标示,消费者难以全面了解药品信息,购买海淘药品应慎重,选择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

疫苗带来的效益远远高于风险

针对公众对疫苗的误读,专家强调,疫苗不仅可以保护个体,更重要的作用是进行群体免疫。整个群体拥有免疫力的人越多,疾病就越难以传播。疫苗接种是世界公认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手段。接种疫苗虽然也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但其带来的效益远远高于风险。疫苗的普及接种,能有效避免儿童残疾和死亡发生。世界各国政府均将接种疫苗列为最优先公共预防服务项目。

以下是十大用药误区

千万别再中招了

值得你仔细看

都是干货!

误区1:追求疗效滥用药

专家指出,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儿童患病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处方合理用药,家长要详细了解药品说明书和注意事项,尤其要关注慎用和禁用信息,不可随意用成人药减量服用。

误区2:自行停药无危害

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是对感染性疾病,要有足够的疗程,才能彻底控制感染,疗程不够就有可能转为慢性感染;有些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则要终身服药,不能随意停药,患者如果依从性较差,服药不规律,容易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乃至危及生命。常见的不能突然停用的药物有降压药、胰岛素、抗心绞痛药等。

误区3:胰岛素有依赖性

是否产生药物依赖,并不是以是否终生使用这种药物为依据。最新医学研究表明,新发现血糖较高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够采用一段时间胰岛素血糖强化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胰岛细胞功能,对患者长期控制血糖大有好处。

误区4:使用药品不得法

服用一般药片可整片吞咽,不需要嚼碎。因为药片除了含有主药外,还含有崩解剂等辅料,所以药片在肠胃中会逐渐崩解、溶解、吸收,从而起到治疗作用。不能掰开或嚼碎服用的药物剂型主要有缓释、控释片和胶囊,肠溶衣片,普通胶囊、胶丸,双层糖衣等。

误区5:别人能用我就用

人体存在个人体质和疾病病情的差异,错误用药可掩盖病症,近而延误治疗,严重的还会对身体造成损害。若想参考他人的用药经验,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药师,看是否适合自身情况。

误区6:不良反应很可怕

其实,药品说明书中记载的不良反应越详细,代表企业对该药品研究越透彻。专家认为,对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了解得越清楚,医生和患者在使用药品时越能明确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以更好地权衡用药利弊。不良反应的发生有一定概率,药品说明书中所列的不良反应,有可能实际发生的概率并不大。当然,患者用药后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避免引发严重后果。

误区7:偏方秘方治大病

这种做法很可能导致病情加重,使病情复杂,贻误治疗时机,在使用偏方时务必慎重。有些偏方已成为江湖游医行骗的幌子,疗效并不确定,毒副作用也不为人们所了解;有些偏方药物配伍不合理,存在较大毒副作用,普通公众难以分辨。专家建议,一旦身体出现异常信号,患者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相信科学,遵循医生和药师的建议用药。

误区8:海淘药品放心用

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应根据病情对症下药,不要盲目跟风,选择药品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网络购药、海外购药消费者应注意以下几点:看清看懂说明书,了解药品成分,防止在治疗过程中联合用药造成有些药物成分叠加过量,引发不良反应;关注药品对于保存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要求,防止药品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由于存在人种差异,用药的剂量也有所不同。

误区9:换季就去洗血管

人体血管里并没有所谓“垃圾”“毒素”,真正堵塞血管的是脂质斑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应均衡膳食,控盐、减油、少糖,坚持规律运动,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需要药物控制的患者还需遵医嘱规律服药,有效监测身体各项指标。如果新出现头晕、头痛,胸闷、胸痛、心慌等症状,或者原有症状突然加重,应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治,以免耽误治疗。

误区10:回避风险不接种

专家指出,疫苗不仅可以保护个体,更重要的作用是进行群体免疫。整个群体拥有免疫力的人越多,疾病就越难以传播。在没有疫苗的时代,人类面对疾病处于弱势,现在看来只是普通的流感,在当时却足以丧命。疫苗接种是世界公认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手段。接种疫苗虽然也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但其带来的效益远远高于风险。疫苗的普及接种,能有效避免儿童残疾和死亡发生。世界各国政府均将预防接种疫苗列为最优先公共预防服务项目。

标签:六医   用药误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