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了解雾化药物配伍禁忌,首先我们需要知道:
什么是雾化吸入治疗?
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的目的。治疗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和水肿、解痉、稀化痰液,帮助祛痰。
药物雾化吸入疗法是呼吸科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与口服或者静脉给药等方式相比,雾化吸入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起效迅速,疗效好且全身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相对较好。
对于口服给药困难的老人儿童,更多的病人家属主动要求选择雾化吸入治疗。
很多人认为不打针不吃药就是好的,其实不然,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学习雾化吸入药物的配伍禁忌。
为减少患者给药次数,临床上通常会将多种雾化吸入药液放入同一雾化器中,同时雾化。实际上,由于不同药液药品本身性质及辅料不一样,很有可能发生配伍问题。临床使用时,应根据药品实际情况合理配伍使用。
一、糖皮质激素
目前在国内被批准可用于雾化吸入的糖皮质激素只有布地奈德和倍氯米松。
其中,布地奈德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可用于4岁以下儿童使用、且妊娠安全分级为B类的雾化吸入激素。
在这里我们应该注意,糖皮质激素经雾化吸入给药后,可能会发生口腔或咽喉部位的真菌感染。发生率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发生全身性效应,特别是以高处方剂量长期用药时。临床应用时, 糖皮质激素维持剂量应个体化,应是使患者保持无症状的最低剂量。
雾化使用注意事项:
(1)对于同时采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的患者,建议应在使用前先用支气管扩张剂,并在使用两种吸入剂时间隔几分钟,以便增加进入支气管树的糖皮质激素药量。
(2)糖皮质激素不是支气管扩张剂,不用于快速缓解急性支气管痉挛或哮喘急性发作。
(3)患者每次吸入后应漱口, 降低念珠菌感染的发生率。有症状的念珠菌病可以采用局部抗真菌治疗,同时继续使用吸入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4)不得突然停用。
二、支气管舒张剂
吸入疗法通常是支气管舒张剂的首选给药方式。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包括β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
(1)β受体激动剂的特点是起效快,维持时间短,代表药物有特布他林和沙丁胺醇。
(2)抗胆碱能药的常用吸入性制剂为异丙托溴铵。另外,临床上还有吸入性复方异丙托溴铵制剂(内含异丙托溴铵、硫酸沙丁胺醇)。
异丙托溴铵可与吸入性β-受体激动剂合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痉挛。应该注意的是,当雾化的异丙托溴铵和β-受体激动剂合用时,有窄角型青光眼病史的患者会增加急性青光眼发作的危险。
异丙托溴铵和沙丁胺醇共同雾化治疗时,不增加单独使用其中任一药物的全身吸收药效增强是由于吸入后局限于肺部的联合作用所致。
更需注意:复方异丙托溴铵不能与其他药品混在同一雾化器中使用!
三、祛痰药
临床常用的祛痰药包括,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溴己新、羧甲司坦等。
国内唯一批准的雾化吸入药物只有乙酰半胱氨酸。
使用时应注意:
在使用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时,应注意安瓿开启后应立即使用,开启安瓿的药液应放置在冰箱内,并在24小时内使用;
该药可与橡胶、铁、铜等发生反应,所以做喷雾吸入治疗时应采用塑胶和玻璃制喷雾器;
与镇咳药不应同时服用,因为镇咳药对咳嗽反射的抑制作用可能会导致支气管分泌物的积聚。
四、抗菌药
临床上用于雾化吸入的抗菌药物有氨基糖苷类的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β-内酰胺类的氨曲南、头孢他定,黏菌素,抗真菌药物二性霉素等。
特点是吸入后肺部浓度高,全身不良反应少。
多应用于长期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支气管扩张症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院内获得性肺炎,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
目前关于抗菌药物雾化使用的高质量研究并不多,抗菌药物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还有待更多的研究。
五、气道湿化剂
蒸馏水、0.45%盐水或生理盐水,亦可作为雾化药物的稀释剂。
另外,还有常用雾化吸入治疗药物但不推荐使用。
(1)地塞米松:难以通过细胞膜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肺内沉积率低,气道内滞留时间短,难以通过吸入发挥局部抗炎作用;半衰期长,易体内蓄积,对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增强,故不推荐使用。
(2)庆大霉素:脓痰的酸性和厌氧环境常影响氨基糖苷类的抗菌活性。庆大霉素可刺激对气道黏膜,引发炎性反应;还可对气道黏膜产生毒性,使气管黏膜上皮表面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受损。
另外,抗生素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因局部应用抗生素吸收很少,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而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局部耐药性产生。
(3)茶碱:对气道上皮有刺激作用。
(4)中药注射液:疗效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均有待验证,不推荐使用。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雾化配伍禁忌多,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雾化吸入治疗,如果贸然使用,就会给您带来药物不良反应和安全隐患。
使用雾化吸入治疗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条:
1. 每次雾化吸入时间不应超过 20 min;
2. 预防呼吸道再感染,加强口、鼻、咽的护理,注意雾化器、室内空气和各种医疗器械的消毒;
3. 雾化有增加呼吸道阻力的可能,咳痰能力差的老人和小孩须谨慎,雾化吸入治疗前或后最好吸痰;
4. 雾化一次所用液体量不宜过多,尤其是患儿,液体用量过大有引起肺水肿或水中毒的可能;
5. 哮喘患者特别是婴幼儿面罩氧气雾化吸入,时间不应超过 5~10 min,以免吸入过多二氧化碳,造成呼吸性酸中毒;
6. 雾化吸入激素后及时漱口;
7. 在氧气雾化吸入过程中,严禁接触烟火及易燃品。
- 上一篇: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孩子能否赢在起跑线,关键是这1000天!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