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
新区中医医院专家
来和大家谈谈
这小小的三伏贴
可以辨证治疗的几种常见疾病
三伏贴还要辨证?
不是统一都贴一样的穴位吗?
如果您对三伏贴认识
还停留在这个段位,
恐怕您只能
发挥三伏贴一成的功力。
三伏贴本质上是一种“穴位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穴位的双重作用发挥疗效。选择在三伏期间贴敷,旨在借助“天时”的力量发挥更大的效用,好比当年诸葛兄借助的那场“东风”。
“至阳三伏贴”的首次贴敷时间更是选在了阳气最为隆盛的夏至前后,每一次贴敷则一气贯穿了夏至到三伏前中期这段绝佳天时。
“至阳三伏贴”药物和取穴所激发的人体自我调节能力,加上天地间充盛的阳气,可以使很多以“寒、湿、虚”为主要病因的疾病得到痊愈。
大招放送 ── 辨证取穴
阳虚体质
这个夏天,把阳气养回来。
跟怕冷说拜拜~
体质解析
这里的阳虚指人体元阳不足,部位较深,表现出一些慢性虚劳或虚损性疾病,例如:胃怕冷、慢性腹痛、宫寒不孕、痛经、闭经、面色晦暗、雀斑、慢性盆腔炎、结肠炎等等。
基本取穴
大椎、至阳、膏肓、肾俞、命门、中脘、关元、足三里
穴方详解
大椎穴:
1. 助阳力强。位于督脉的高点,督脉为阳脉之海,主一身之阳,大椎穴配合膏肓、至阳提升人体的阳气、元气,提高人体抵抗力。
2. 祛湿力强。这点很好理解,阳光一照水洼就干了,人体的湿气也是,阳气足才能化湿。
3. 清热力强。人体的穴位具有良性双向调节的性质,运用不同的刺激方法,会产生补、泻两种作用。大椎穴在强刺激下可以退烧。
4. 祛风力强。大椎穴,上有风池、风府、翳风,下有风门,穴位间通过络脉相通,因此大椎穴也有很强的祛风作用。
大椎配合至阳、膏肓补整体阳气;
肾俞、命门、关元补肾之阳气;
中脘、足三里健脾补胃;
这组穴位可以作为阳虚体质的基础方,起到“固本培元”的作用。
过敏性鼻炎
忍不住的流涕,忍不住的塞,
别了!
先通告过敏性鼻炎患者一则好消息,仅靠一年三伏贴贴敷,可以达到40%的痊愈率。也就是说,轻症的鼻炎患者一年的贴敷可以治愈,症状重的就要配合其他疗法了,当然三伏贴也是很好的辅助治疗。
病因解析
过敏性鼻炎的病因主要是寒湿或湿热重,湿气淤阻在上呼吸道。湿重主要和脾虚有关,因此治则为:健脾祛湿为主,兼散寒、清热。
基本取穴
天枢、中脘、关元、足三里、脾俞、阴陵泉、曲池。作为健脾祛湿的基本方;
助阳散寒加大椎、至阳;
清热祛湿加丰隆、下巨虚、尺泽。
夏季颈肩腰腿痛
为你我怕冷风吹~~
寂寞时候掉眼泪~~
病因解析
到处都是空调房,一进一出,毛孔开泄很容易失调,也就比较容易感受风邪、寒气、湿气,引起颈部、肩膀、腰背、腿的疼痛。治疗思路也很简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基本取穴
大椎、肺俞、至阳或筋缩、肾俞,加上阿是穴(阿是穴即病灶处,疼痛的部位,一贴即可)
穴方详解
肺俞:中医讲肺主皮毛,毛孔的正常开阖与肺气是否充盛有关,因此取肺俞,补肺气。
肾俞:中医比喻肾为作强之官,抵御病邪的能力都与肾气有关,因此加肾俞,补肾气。
正之存内,邪不可干。从根本上增强抵抗力,才能保障不被病邪入侵。
痛经闭经
生不如死的感觉,又有谁人能体会?
病因解析
痛经闭经常见的病因主要是少腹的寒气、湿气和寒湿或气滞导致的瘀。三伏贴对于痛经闭经的改善,一方面通过药物的辛温发散,一方面通过穴位的作用,当然还有天地间的阳气。因此贴敷期间,务必忌口(忌生冷)。
基本取穴
可以在阳虚体质基础方上增加:气海、天枢、地机(此穴经前贴效果更好);
湿气较重加:阴陵泉、三阴交;
气滞加:支沟、太冲。
脾胃不好胃肠感冒
看这里,看这里
病因解析
夏季的溽(rù)热 ── 湿热熏蒸的赶脚已悄然来临。有时你突然出现的“头晕、头沉、目痛、恶心干呕、浑身酸沉、肠鸣、想拉确拉不出”,就是溽热惹的祸。治则:健脾祛湿,升清降浊。
基本取穴
参考金针王乐亭的胃十针取穴。【内关、上脘、中脘、下脘、天枢、关元、足三里、外加阴陵泉】
人生的很多快乐和脾胃有关,
脾胃不好怎可以?
有了胃十针,你的脾胃有救了。
来吧同学们
通过“辨证取穴”贴三伏贴
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当然
以上只是基本辨证取穴
和一些常见疾病
想要真正达到个性化取穴
和针对其他疾病的治疗效果
必须由专业医师辨证
贴敷时间
初伏:2018年7月17日
中伏:2018年7月27日
中伏加强:2018年8月6日
末伏:2018年8月16日
咨询电话
康复科:86853095
针灸科:86851829
儿 科:86860205
肺病科:86857511
- 上一篇: 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科普】痛风到底是个啥?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