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的前15年,她是一名优秀的神经内科医生,用“医者父母心”呵护着患者,用女性的温柔与临床医生的专业,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最近的15年,她是一名成功的医院管理者,以“精”医为民为理念不断创新,用女性的细致与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让市精神卫生中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3月8日国际妇女节前夕,记者来到市精神卫生中心,与这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的“女掌门人”王春霞,探讨职场女性的人生规划与成功之道,如何以乐观、健康的心态面对工作与生活。
第一次蜕变
从医学专家到医院管理者
1988年,刚从青岛大学医学院临床医疗专业毕业的王春霞,来到市中心医院成为了一名神经内科医生。对王春霞来说,职业生涯的前15年,患者就是她生命的重心。她要做的是与脑梗塞、脑出血、癫痫、脑退化等危重脑部疾病作战,为此她在从事临床医学的同时,前往苏州医学院取得硕士学位,此后更是不断进修学习,精进医术。
2003年,已经是神经内科副主任的王春霞迎来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次大挑战,她成为市中心医院医务科主任,开始走上了医院管理岗位。与神经内科这一个科室的工作不同,医务科要负责全院内、外、妇、儿等所有科室的医生医技工作,为整个医院的医疗质量负责,还要处理让所有医生最为头痛的医疗纠纷。市中心医院位于青岛的老城区,突出特点是老年患者多、肿瘤患者多。在王春霞之前,医务科主任很少由女性担任,在担任医务科主任的3年时间里,王春霞几乎没有在下午5时准时下过班。
第二次蜕变
从神经内科到精神科
2006年,王春霞来到市精神卫生中心,成为了一名业务副院长。“神经科”和“精神科”读起来虽然非常相似,甚至经常被普通患者混淆,但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类疾病是不同性质,有着根本区别的疾病。神经内科主要关注的是人体神经系统(例如大脑半球、小脑、脑干、脊髓、脊神经等)结构和器质性的病变,而精神类疾病则被认为是大脑功能的紊乱,导致知觉、意识、情感、思维、行为和智能障碍。
王春霞说,虽然在神经内科时也经常遇到有焦虑、抑郁、失眠、脑退化等症状的患者,但更关注的是患者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诊疗时有CT等检查作为依据,而精神类疾病的诊疗更为主观,更多的是靠精神科医生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作为业务副院长,王春霞下决心从头学起,在有效进行医院专业管理的前提下,她积极组织并参加医院的各种专业培训,并主动“走出去”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提高自己精神科的业务水平。她还建立了业务院长查房制度,在检查医疗工作的同时,验证并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通过自学,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通过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考试。
俗话说“各行如隔山”,新的工作环境给了王春霞新的要求与挑战,王春霞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实现了职业生涯的第二次蜕变,不但成为一名优秀的业务副院长,而且成为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学科这一市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
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和成功的医院管理者,王春霞院长用“医者父母心”呵护患者
第三次蜕变
成为市精神卫生中心“女掌门”
2012年,王春霞开始担任市精神卫生中心的院长,要承担的责任更多了。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是一所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具有现代化科学管理体系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担负着山东半岛地区精神疾病、心理疾病的预防、医疗、教学、科研、康复、司法鉴定及对外学术交流等任务。王春霞不仅要为医院的业务水平操心,还要负责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等方方面面,对她的管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工作更忙了,但王春霞没有放松学习,她先后前往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进修学习管理。在王春霞带领下,近年来市精神卫生中心以每年10%到20%的速度稳步发展,并在2015年通过三级甲等精神卫生专科医院评审,实现了我市三甲专科医院“零的突破”。
在王春霞主导下,市精神卫生中心打造青岛市精神卫生一体化建设,成立区域性医联体,辐射西海岸新区六汪中心卫生院、胶州市心理康复医院、莱西市立医院、平度市精神病防治院、即墨区市北医院、城阳区第二人民医院6家精神卫生机构,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专家每周每月定期坐诊查房,而且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专家远程会诊与培训,提高基层精神卫生专科水平。 2018年,市精神卫生中心将充分发挥 “山东半岛精神心理联盟”、“青岛市互联网+精神卫生集团”、医联体、精神卫生质控中心的学术管理引领作用,拓展社区坐诊、双向转诊渠道,并筹建青岛市抑郁症患者基因库。
王春霞说,市精神卫生中心编制病床仅有700张,远远不能满足岛城及周边地区患者的需求。可喜的是,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岛城北部高新区的市民健康中心已经设计筹建一座全新的市精神卫生中心,一期规划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总床位将达1300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市精神卫生中心将实现跨越式的腾飞。
访谈摘要
记者:作为一名职场上的成功女性,您是如何平衡事业和生活的?
对我个人而言,用在工作上的时间能占到70%,用在家庭上的时间大概能占到20%,用在我自己身上的时间只有10%左右。我做职业选择的时候,理念就是选择一项事业,坚持到底,做出不平凡与精彩。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的家庭肯定会有所牺牲,我的丈夫也是一名优秀的医生,他和女儿对我的理解与支持,是我能够投身事业的保障。平时我还喜欢读书和体育锻炼,经常打乒乓球和爬山,不但为了健身,也是为了给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一个合理的宣泄途径,以此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记者:从您的管理经验出发,你觉得现在的年轻女性在职场中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每年都会有年轻人来市精神卫生中心应聘,其中不乏高学历的年轻女性。我给她们的建议是首先是要坚持学习,来医院应聘的年轻女性大部分经过了5年医学本科和3年研究生的学习,但进入职场后仍然要不断学习,才能学会临床上的实践技能,并跟得上国际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其次,要学会沟通,职场上的沟通与家庭沟通、学校里的沟通完全不同,善于跟上级、同事、下级和服务对象沟通,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助力职场发展。此外,还要注重个人品质休养,诚信、勤奋这些品质看似与工作无关,却是关系个人发展前景非常重要的因素。现在很多年轻女性刚入职场几年,就面临生一胎,生二孩等问题。为了照顾孩子,很多女性都放弃了对事业的追求,让人觉得非常可惜。孩子终有一天会长大的,女性需要自己的事业,这不仅仅关系到家庭生活中的经济独立,也是为了女性自己的长期发展与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