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忠,副主任医师,青岛大学医学院兼职副教授,中国肝病咨询专家。1991年毕业于青岛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擅长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各种肝病及麻疹、出血热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尤其对慢重肝、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家级和省级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编纂出版论著2部。
- 孙明忠教授谈慢乙肝抗病毒的优化治疗-
慢乙肝抗病毒从干扰能、后来的各种普通干扰素及长效干扰素,到现在应用正火的核苷类似物,挽救了众多病人的生命,但是很多问题也随之出现,例如,在长期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患者如果不定期监测,一旦出现乙肝病毒耐药或者变异,而未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则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延误病情,严重的可导致重型肝炎也就是肝衰竭,危及病人生命。所以随着抗病毒治疗的普及,抗病毒治疗的优化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就简单说一下口服核苷类药物抗乙肝病毒的优化治疗。
“没有病毒就没有变异”,这是抗病毒治疗的常识,就是说病毒复制消失越早,预示着耐药、变异越少。这是理想的结果,但是尽管按照专家共识制定个体化方案,选择一线药物,仍有少数人出现病毒复制下降缓慢,或者反复波动,不再下降,甚至降到一定程度后又重新复制活跃,这就有可能出现耐药或者变异。优化治疗策略其核心就是强调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行为中定期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评价药物安全性、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的应答情况,然后决定是否对原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及如何调整,最终达到提高长期治疗应答和预防或减少耐药发生的目的。
正常情况下,3~6月如果病毒复制还没转阴,就应做耐药检测,如果有变异出现,就要根据结果调整治疗,优化抗病毒治疗方案。一般是核苷类药物和核苷酸类药物联合,也可以是核苷类似物和干扰素联合,一般都会有良好的结果。
所以,抗病毒治疗是非常专业的问题,首先,要由专业医生选择最适合的药物,争取病毒复制尽快消失;其次就是严格按医嘱服药,不能随意停药或者减量,也不要不规律服药,否则极易出现耐药;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必须定期复查,最多3月一定要复查,出现耐药及时优化治疗,问题发现越早,优化治疗效果就越好,否则可能因耐药发现不及时引起重型肝炎,危及生命。
- 上一篇: 青岛六医:胆红素居高不下引人忧,人工肝治疗成功解困扰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