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由以前的素食为主,改变为以肉食为主;生活方式的改变,运动不足,使心脑血管病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多,严重的发展为中风、心肌梗死,危害生命健康。其实像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是可治疗可预防的,早期治疗干预,调整不良生活方式、早期预防,是可以做到避免或减少发病的。
冠心病的年龄40岁以上、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家族史、不良饮食习惯等。近几十年来,心理、社会和行为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危险因素生活方式吸烟、缺乏运动、高动物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饮食习惯等因素与冠心病密切相关。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2-6倍。吸烟引起动脉血管壁内细胞缺氧,引起动脉硬化、心肌受损。肥胖者常常并血脂增高,导致动脉硬化。心理因素包括焦虑、愤怒、A型性格行为方式、抑郁、应激和睡眠障碍都会加速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干预包括改变生活方式戒烟、运动、不良情绪的控制、参加健康教育、改变不良行为。
发病因素高血压的
遗传、环境、社会、心理等。其中危险的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高盐高糖高脂肪低钾的饮食习惯,能使血压升高甚至恶化。而据大量研究,心理因素是高血压发病的潜在诱因。高血压的干预改变生活方式,减轻体重,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结合心理行为指导,对轻至中度的肥胖有效;减少钠盐摄入,补充钾盐,每天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脂肪摄入;戒烟限酒,研究发现吸烟是独立、最重要、可被干预的危险因素之一;增加运动。还要改善情绪、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态平衡。
——参考书,张海音主编的《医学心理学》
(孙英)
标签:李沧区湘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慢性病 因素
- 上一篇: 青岛六医:专家名片——史昌河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