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忘事、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经常无精打采……出现以上情况,不少人容易想当然地认为是压力太大、脑子太累了或是没休息好。但其实,这些表现也可能与“肾虚”有关。今天。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神经内科专家为您细细解读中医补肾。
肾与大脑关系密切
《黄帝内经》记载:“肾主骨,生髓,通于脑”。意思是说,肾是藏精的,精是生髓的。中医认为,髓又分为骨髓、脊髓、脑髓三部分。其中,骨髓藏于全身骨骼之中,起到营养骨头的作用,最终汇聚到脊髓;同时,脊髓又和脑髓相通,皆由肾精所化生。也就是说,大脑的营养来源于肾精。因此,肾功能的好坏会影响到大脑的功能。
另外,《医学心悟》中也有“肾主智,肾虚则智不足”之说,也说明了肾之精气盛衰对大脑认知功能的影响。正是由于肾与大脑间的微妙关系,我们才可以通过养肾来益脑。如果肾气健旺、肾精充足,则精力充沛、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动作灵巧。若肾精亏少,脑髓得不到濡养,就会出现头晕、健忘、思维迟钝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认知障碍—痴呆
临床上,很多人盲目追求补肾的良药、良方,其实并没太大必要。一方面,滥用保健品会加重肾脏负担;另一方面,凡补品均应辨证论治,补错了反而出问题。
中医认为,肾气强壮,是延年益寿的首要条件。人体衰老与寿命的长和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肾气的强弱。《黄帝内经》指出:“精者,生之本也”。《内经》“肾与冬气相应。”《寿世保元》云:“精乃肾之主,冬季养生,应适当节制性生活,不能姿其情欲,伤其肾精。”《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说:“肾主冬⋯⋯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意思是说肾旺于冬,肾为水脏,喜润而恶燥,故宜食辛味之物以润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亦说:“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有损于人也。”以上养生家提示我们,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精的充坚与否,亦是决定人们延年益寿的关键。精气流失过多,会有碍“天命”。冬属水,其气寒,主藏。肾的生理功能与自然界冬季的阴阳变化相通应,冬季天寒地冻,万物蛰伏,有利于肾的封藏,故冬天宜养精气为先,此时是保养肾气的最佳时节,对性生活有节制,以益长寿。
一、养精保肾
《黄帝内经》指出:“精者, 生之本也。”《寿世保元》云:“精乃肾之主,冬季养生,应适当节制性生活,不能恣其情欲,伤其肾精。”意思是说,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精气的充实与否,也是决定人们能否延年益寿的关键。冬季宜养精气为先,应对性生活予以节制,以益长寿。
二、食补益肾
肾中精气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供养,才能不断充盈和成熟。冬天气温较低,肾又喜温,肾虚之人通过膳食调养,其效果较好。冬季气温较低,肾又喜温,肾虚之人通过膳食调养,其效果较好。补肾食品有多种,冬季一般可以选用核桃、狗肉、羊肉、黑芝麻、龙眼肉等温性食物。《千金方》亦云:“冬三月,宜服药酒一二杯,立春则止。终身常尔,百病不生。”
肾虚有阴虚、阳虚之分,进补时对证用膳,方可见效。肾阴虚可以吃黑木耳、黑芝麻、雪蛤、核桃肉,宜选服海参粥、地黄粥、枸杞粥等滋补肾精之品。肾阳虚可吃狗肉、羊肉、韭菜、泥鳅,可选服羊肉粥、鹿肾粥、韭菜粥等温肾壮阳之物。此外,单吃羊肉即有一定的补肾效果,如果配合海参食用,则属于“ 强强联手”,不仅效果更佳,还不会上火。
羊肉海参补肾汤 材料:水发海参30克,羊肉100克,葱、姜、盐适量,水若干。做法:海参和羊肉切成薄片,锅内水烧开后加入葱、姜煮片刻,放入海参、羊肉,煮熟调味即可。
熟地、山萸肉、淮山、杞子、黄精、熟附片、肉桂等都有补肾功效,可根据医生建议按体质虚实确定药物及用量。
三、按摩护肾
自然站立或取坐位,两手相互摩擦至发热,然后分别把手紧贴两侧腰后部,自上而下,再由下而上缓缓推摩,手法应柔和适度,时间不限,以腰部发热为度。此为按命门法。另一方法是揉腹按丹田。两手搓热,在腹部丹田穴(脐下3横指)按摩30次,直至皮肤温热发红,此法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补肾之元气,提高抗病能力。
四、适当运动,强身健肾
肢体的功能活动主要由肝肾所支配, 因而有“肝肾同源”之说。善养生者,在冬季更重视锻炼身体,以取得养筋健骨、舒筋活络、畅通血脉,增强抵抗力之效。锻炼时运动量要适当,散步、慢跑、打太极拳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关键是持之以恒,方能达到强体健肾的目的。
吸提会阴穴以强肾,会阴穴在前、后阴之间,即外生殖器与肛门之间,是任督二脉阴阳交接之处。经常运动会阴穴,即吸气时使会阴穴收缩,呼气时放松会阴穴,可以疏通任督二脉,提升肾气,保持元气。
肾虚病症有阴虚、阳虚之分,对人体各个脏腑起滋补、润泽作用的称之为肾阴;对各个脏腑活动起温煦、推动作用的称之为肾阳。补肾应当针对肾阴、肾阳虚衰的不同,采用对症的相应方法进行。肾阴虚者,常见有肺热、咽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苔偏红等症状,可选用海参、枸杞、甲鱼、银耳等进行滋补,肾阳虚者,常见有肢体畏寒、精神萎靡、腰酸耳鸣、舌淡、体胖等症状,则应选择羊肉、鹿茸、补骨脂、肉苁蓉、肉桂、益智仁等补之。
中医学认为,肢体的功能活动,包括关节、筋骨等组织的运动,皆由肝肾所支配,故有“肾主骨,骨为肾之余”的说法,善于养生的人,在冬 季更要坚持体育锻炼,以取得养筋健肾、舒筋活络、畅通气脉、增强自身抵抗力之功效,从而达到强肾健体目的。散步、慢跑、打球、做操、练拳舞剑等,都是适合冬季锻炼的项目。冬季锻炼还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年老体弱者,锻炼出汗停止运动时,一定要及时穿上衣服,有条件者换去汗湿的内衣,以防感冒。
如何护肾?
1.食疗有侧重:
食疗补肾应根据阴虚、阳虚的不同情况选择食物。肾阴虚的人应以“清补”为主,如瘦猪肉、鸭肉、黑豆、绿豆、冬瓜、桑葚、山药、海蜇等。尽量少吃辛辣的、性偏温热的食物。肾阳虚的人则吃些羊肉、鹿肉、韭菜等温肾壮阳的食物。
2.生活方式要健康:
控制体重,作息规律,不熬夜,戒烟忌酒,适量饮水等要素必不可少。与此同时,中医认为:“动则生阳”,养肾过程中,适量的运动尤其不可或缺。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健身操都是不错的选择。因为,肢体的功能活动由肝肾支配,适当进行肢体运动,有助于激活肝肾的阳气,养筋健骨,通脉活络,增强抵抗力,达到强身健肾的目的。
3.护肾常用药:
目前,强肾健体的中药分为滋补肾阴和温补肾阳两类,其中常用的滋补肾阴药有熟地、山药、石斛、枸杞子、龟甲等;温补肾阳的有淫羊藿、肉苁蓉、补骨脂、核桃仁等。此外,在临床上,中成药也有很多,其中常用于滋补肾阴的有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温补肾阳的有桂附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右归丸等。
4.穴位按摩: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腰部有很多穴位,如命门穴、肾俞穴、腰阳关穴、腰眼穴等,平时可经常按揉或叩击腰骶部,摩擦腰部两侧,活动腰臀部,每天早晚各一次,能温肾阳、利腰脊、通经络。平时散步时,用双手背按揉肾区,可缓解腰酸症状。
需要提醒的是,保养肾精要注意节欲。不要过早地进行性生活,婚前频繁手淫、婚后放纵性欲,都会损耗肾精。
动作护肾
揉耳朵
中医学认为:“耳者,肾之官也”。意思是说,刺激耳部,可以调节脏腑功能,益肾强身。具体方法是:双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其次,平心态。中医认为:“恐则伤肾。”注意调控情绪,不要大喜大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呵护肾脏。再次,护腰脚。肾经起于足底,且腰为肾之府,而足部、腰部很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暖,睡觉时不要将双脚正对空调或电扇,不要赤脚在潮湿的地方长期行走。上衣长度合适,注意不要露腰、露脐。最后,不憋尿。积存的小便会成为水浊之气,引起感染、侵害肾脏。因此,有尿时就要及时排出。
叩齿健肾
叩齿健肾的机理有二:一是“齿者,肾之标”(《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由肾中精气所充养,肾中精气充沛,则牙齿坚固而不易脱落;肾中精气不足,则牙齿易于松动,甚至早期脱落。牙齿健否是肾健否的标志之一,叩齿能健齿、充肾精,故可健肾。二是肾“在液为唾”,唾为口津是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叩齿催生唾液,是谓“金津”,又称“玉液”,“津”通于“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故可健肾。
骨
强骨益脑:肾主骨,“齿为骨之余”。齿与骨同出一源,为肾精所养。叩齿能健肾,充盈肾精,利及骨骼,持恒进行,能致骨坚,故可健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而脑为髓海,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发育健全,就能充分发挥其“精明之府”的功能;反之,肾中精气亏虚,则髓海不足而失养。叩齿能健肾,使肾中精气得充,故可健脑。
目
聪耳明目:《灵柩·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肾中精气充盈,髓海得养则耳聪;肾中精气虚衰,髓海失养则耳鸣甚或耳聋。又“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上古天真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灵柩·大惑论》),精气充盈则目能辨五色。叩齿能充盈肾精,故可聪耳明目。
发
美颜荣发:叩齿可活动面肌,加强面部血液循环,改善面肤的营养,进而美颜。发的生长赖于精血,精血充盈,则发长而光泽;精血虚衰,则发白而脱落。肾藏精,“其华在发”,叩齿可使肾精充盈而荣发。
- 上一篇: 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晕病”为何物?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