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冬天是一年四季轮回的终点,自然界的万物到了此时便停止生长,同时,冬天也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海慈医疗西院区(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董娟介绍,冬季是养生的“黄金季节”,人们在冬天做好健康储备,可以为来年的工作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1.冬病冬防
冬季气候寒冷,万物收藏,是多种疾病的高发季节,也是防治冬病,为第二年身体健康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节。
海慈医疗西院区(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治未病中心针对患者个人体质,辨证施治,以中医外治法为主导,开展针刺、脐灸、督灸、推拿、埋线、耳穴、穴位贴敷、火罐、火针、温针灸、足浴、刮痧、皮内针等20余种中医特色疗法,为中医体质偏颇人群、亚健康人群、病前状态人群、慢性疾病需实施健康管理的人群、其他关注健康的特殊人群提供中医传统特色保健与治疗。
此外,科室在冬季还开展了中药膏方和三九贴等治疗方法。其中,膏方具有良好的补虚扶正、固本培元的效果,对于慢病、未病、亚健康状态人群都比较合适,一人一方,冬季进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滋补作用。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风湿骨病等的患者,可以利用好三九天这个好时机,进行“三九贴”,三九贴不仅可以控制疾病的发作,同时也是夏季三伏贴的补充,冬夏同治,相得益彰。
2.起居有常
在日常起居上应该顺应太阳升落变化的规律,应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中医五脏中,肾对应的季节就是冬季,肾藏精,精宜藏而不宜泄,精泄多了会伤元气,来年春天就易生病,故“节欲养肾”同样重要。
3.饮食有节
北方人到冬天爱吃羊肉、喝羊汤,南方人则喜食膏滋、酿黄酒。然而,人们饮食应注意尽量以平淡温补为主,少食辛辣刺激之物,比如葱姜是发散之物,该类食物会发散阳气,导致汗出过多,耗损津液,容易触发一些暗疾。同时由于冬季穿衣厚实,屋内干燥温热,再加上现代人们冬季往往多爱食火锅、麻辣烫等辛热食物,易导致体内郁热内积而“上火”。常言道“冬吃萝卜夏吃姜”,冬天可以多吃白萝卜,以清火降气,帮助清除内热。
4.适度运动
适度的运动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中医养生观点认为,动则生阳。运动能够激发人体的阳气,促进气血循环,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在冬季的运动需要注意三点:一是运动宜适度,以微微汗出为度。汗多泄气,剧烈运动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故冬季运动可选择八段锦、太极拳、散步、慢跑等轻缓的运动;二是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风寒邪气的侵袭;三是立冬后运动时间应在早晨阳光出现以后,且运动前应做好充分的热身,在晚饭后则不宜再外出进行激烈运动,避免感受阴寒邪气。
专家团队
戴淑青
主任医师
西院区治未病科学科负责人,集团本部治未病科荣誉主任,北院区治未病科学科负责人兼首席专家,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名老中医工作室专家,青岛市知名专家,青岛市高层次优秀中医药人才,山东省五级师承带教老师。兼任山东针灸学会副会长,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建设项目带头人,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山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适宜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治未病质控中心副主任,山东省中医贴敷质控中心副主任,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专家等。
擅长:中药、针灸治疗:1.亚健康,体质调理等;2.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失眠、头痛,中风病偏瘫、面神经麻痹等;3.耳鸣耳聋,胃脘痛,颈肩腰腿痛、带状疱疹等各科适合中药针灸治疗的疾病。
西院区专家门诊:治未病中心 周二下午
董娟
副主任医师
西院区治未病中心主任,青岛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兼职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山东省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山东省中医临床骨干、山东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专家、青岛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青岛市巾帼工匠、青岛市妇幼先进工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委员、山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适宜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持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1项、青岛市中医药强市建设“揭榜挂帅”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3篇、国家级论文7篇、专著4部、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擅长:中西医结合及针药结合调治亚健康、脾胃病、单纯性肥胖、更年期健康管理、月经病、中医备孕调理、颈肩腰腿痛及中医杂病。
西院区专家门诊:治未病中心 周一、周四上午,周二、周六全天
郭继山
主任医师
西院区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第二批指导老师,青岛市中医药领军人才(A类),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中华中药学会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专家协作组成员,山东省医师协会中医医师分会委员,山东省中医药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精准肿瘤学分会委员,青岛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各种常见实体肿瘤的诊断及综合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尤其擅长应用中医中药、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等手段进行肿瘤的综合治疗。
西院区专家门诊:治未病中心 周三下午
姜荣钦
主任医师
西院区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医硕士,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基层名中医,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指导老师,青岛市中医药领军人才(A类),青岛市首批高层次优秀中西医结合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理事、山东中医药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胆脾胃病、心脑血管病以及糖尿病性胃轻瘫等疾病。
西院区专家门诊:治未病中心周四下午
刘志杰
主任医师
西院区疾控科主任,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全国百名中西医结合优秀人才,青岛市优秀学科带头人,青岛市高层次优秀中医人才。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和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现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青岛市中医药学会养生保健专业委员。
擅长:用中医经典名方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亚健康状态(头痛、头晕、失眠、心悸、耳鸣、震颤、肌无力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焦虑抑郁状态、痛症、汗证、便秘等)、更年期综合征及性功能障碍等疑难杂症。验方治疗神经痛。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代谢性疾病及其并发症。
西院区专家门诊:治未病中心专家门诊周二下午
王强
副主任医师
西院区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师从岛城针灸名家陈文光主任及儿科推拿三大流派之张汉臣流派学术继承人田常英教授,继承发扬其学术思想及特色手法,从医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多年来致力于运用针药结合治疗临床常见疾病。
擅长:针药结合治疗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胃炎、颈肩腰腿痛、痛风、失眠、半身不遂、面瘫、乳腺增生等,调理各种偏颇体质及小儿发热、咳嗽、便秘、厌食、抗生素应用后菌群失调综合症等。
西院区坐诊时间:治未病中心 周一、周三、周五、周日全天
毕立君
医师
西院区治未病中心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工作多年,任中国针灸学会会员,山东针灸学会外治分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中医适宜技术工作委员会委员,青岛市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参与课题4项,发表论文3篇,获第十届“健康杯”中医药膳食技能大赛团体赛三等奖。共同参与承担山东省中医临床优势技术操作规范中“中药熏蒸核桃灸技术”相关内容的编写。参与2022年青岛市中医药适宜技术编写及宣讲培训等工作。
擅长:运用和解少阳针刺法配合艾灸法治疗耳鸣、偏头痛、失眠、三叉神经痛等亚健康状态下的神经性疾病、肩周炎、颈腰痛及青少年假性近视、调节气郁质阳虚等体质等。
西院区坐诊时间:治未病中心 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日全天
王堃
医师
西院区治未病中心医师,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从事针灸推拿相关中医临床工作多年,涵盖针刺治疗、手法整复、小儿推拿、特色灸法等中医操作。兼任山东针灸学会小儿经络推拿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岛市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委员。
参与“王国才教授学术思想及针灸推拿手法特色研究”、“平衡火罐联合刺络疗法防治老年焦虑症的临床观察”、“特色中药熏蒸核桃灸配合皮内针刺法治疗视疲劳综合征”、“自制简便苇管灸器结合耳四针治疗神经性耳鸣”等临床课题,参与编写“山东省中医临床优势技术操作规范-中药熏蒸核桃灸”。参与2022年青岛市中医药适宜技术编写及宣讲培训等工作。
擅长:运用针刺、推拿、艾灸、中药饮片等多种治疗方式结合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炎等脊骨疼痛疾病;耳鸣耳聋、失眠、胃脘痛、带状疱疹、过敏性鼻炎等临床常见疾病。
西院区坐诊时间:治未病中心 周一、周二、周四、周五、周日全天
唐爽
医师
西院区治未病中心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擅长针灸、推拿、针刀治疗内科及伤科等常见病症,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小儿推拿治疗儿科常见病,如感冒、咳嗽、腹泻、腹痛、近视等内科疾病及肌性斜颈。兼任青岛市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委员。参与“青少年脊柱侧弯的中医药防治”的临床课题。
西院区坐诊时间:治未病中心 周二至周六全天
韩志宇
医师
西院区治未病科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参与省级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2篇。临床擅长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针、药、灸并用治疗失眠、广泛性焦虑症等心神失调方面疾病;过敏性鼻炎、近视等五官科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骨关节炎等骨关节疾病;慢性便秘、腹泻、肠易激综合征等消化系统疾病。
西院区坐诊时间:周一至周四、周日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