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侯秋雨,他刚刚结束一场手术,步伐快速而稳健地朝记者走来,神情略显疲惫,嗓音也有些沙哑。实话说,他当时的形象算不得光鲜,可偏就觉得用“温润如玉”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而那时的感受,至今仍未改变。
侯秋雨是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的心胸外科主任,自1995年毕业至今,一直在八医心胸外科工作。心胸外科的工作并不轻松,责任重、压力大、风险高……当被问及面对种种困难仍能坚守岗位近三十年的原因,侯秋雨只说了一句话:“干一行,就要干好一行。”
苦下功夫仍觉浅 挑灯夜战最是忙
交接班、查房、看门诊、手术、会议……一天的工作充实忙碌,但对于侯秋雨而言,下班以后却是他一天中更加繁忙的时候。胸外科会议室、医学影像科阅片室、个人办公室……学习医学权威期刊杂志、研究患者影像资料、翻看病历资料,你也总能看到侯秋雨忙碌的身影。为防止自己犯困,咖啡是侯秋雨夜间学习的老友,常常伴他到凌晨。数不清多少次,心胸外科的同事早交班时看见他抱着资料和衣而睡的场景,不忍心叫醒他。
为尽快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侯秋雨作为科室主任,每周都会组织科室成员开展业务学习,和科室同事一起讨论疑难病例、学习国际前沿医学知识等。而在此过程中,他从不把自己放在“指导”的位置上,用他的话说,科室里的其他医护人员也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同事间互帮互助,而非“指导”。从同事们口中得知,日常相处中,侯秋雨没有一点儿架子,很是儒雅谦逊。
“现代医学日新月异,作为一名医生,学习探索是必须要做、不能止步的,是刻在骨子里的。” 侯秋雨的学习,是不拘时间地点的,即便是在家中,即便他在家中呆的时间很短,即便他回到家时往往已是深夜,他仍然坚持“挑灯夜战”。深觉时间宝贵的他不放过一分一秒的时间,刻苦钻研国际国内领先的医疗技术,认真分析每一位患者的病情资料,只为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因工作繁忙,侯秋雨很少有时间陪伴妻儿。对于他们,侯秋雨很是愧疚,自言自己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但我想在他的患者眼中,他一定是一位很好的医生。
“一上手术台,我就什么都忘了,
全身心投入到手术中”
就在采访当天,侯秋雨做了一台长达三个多小时的手术。据了解,接受手术的是一位71岁的男性患者,患有早期肺癌。经过周密的术前规划,侯秋雨为其拟订的手术方式为胸腔镜下右中肺叶切除+右上肺后段B亚段联合前段A亚段切除+右下肺结节肺楔形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开始之前,侯秋雨再一次认真研究起患者的CT三维重建图像,实际上每场手术前他都会这么做。
“做了一天手术,是不是挺累的?”看着侯秋雨略显疲惫的神色,记者问道。“在手术台上一点都不觉得累,反而感到兴奋。一上手术台,我就什么都忘了,全身心投入到手术中。”侯秋雨笑了笑了,真诚地回答说。
晚上做急诊手术,对侯秋雨来说,是家常便饭。就在不久前的一个凌晨,一个电话打来,刚回到家不久的侯秋雨立即赶往了医院。一位二十多岁的小伙被刀刺伤,胸部和腹部开放性损伤,大出血,肠子都从腹部漏了出来,患者胸腔有活动性出血,病情危急。侯秋雨主刀下为患者行胸腔镜下胸腔探查止血术和胸腔镜下肺裂伤楔形切除术,普外科也为患者做了腹部手术,两个科室联手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将心比心 与患者共同奔赴健康之路
从医数十载,侯秋雨救治过的患者数不胜数,收获了无数感恩与赞美,而他对名利看得很轻,红包是决计不收的,还经常拒绝患者和家属送来的锦旗,不想给他们添麻烦。有的患者拨打12345来夸赞侯秋雨,有的在端午节这天为他送来粽子,还有的发自肺腑地对他说一声“谢谢”……这一份份心意,侯秋雨将之珍藏于心,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地为患者服务。
侯秋雨的手机24小时开机,仅记者采访当日就收到患者数十条微信和近50个电话咨询,只要时间允许,他都会耐心解答;每次查房,侯秋雨总能准确答复患者和家属的各种问题,而这缘于他对患者病情的反复查看研究;疤痕小一点、疼痛不耐受……面对患者的种种需求,他会在确保手术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力满足。侯秋雨总是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他的用心,也通过点点滴滴深深地传递给了患者。
采访结束后,侯秋雨送记者离去,随即转身向医学影像科阅片室的方向走去。我想,这大概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文章来源:青新健康
- 上一篇: “萌虎”驾到|喜迎50名“虎宝宝”,新区中医医院产科新春坚守不停歇!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