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即将结束,明天就要上班了,许多人还沉浸在节日的氛围里,一想到上班就莫名的烦恼、失落;或者没有明显的原因感到乏力、精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晚上睡不着白天昏昏沉沉的;如果您有以上症状,很有可能就中了“节日综合征”,该怎么调节呢?
海慈医疗集团临床心理科王越博士介绍,节日期间,大家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有较大的改变,原有的生活、工作节奏被打破,不少人会出现生理的、心理的不适,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节日综合征”,而且人群普遍易感。
从医学角度来讲,“节日综合征”是人们在长假后,精神状态由紧张到松驰,再由松驰到紧张,身心所出现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人体免疫力系统紊乱症状。如:焦虑或者忧郁、失眠,工作效率很低,心情烦躁、精力难以集中、萎靡不振、无精打采,甚至身心乏力,并有头疼、疲劳、胃口不佳、失眠、瞌睡等种种不适。同时由于过度使用电脑和手机,也会出现拇指僵硬,手指、手腕关节劳损引起功能障碍、颈肩酸痛等不适。
如何应对呢?
1、合理改变饮食结构,多吃蔬菜
合理饮食,适当减少肉类的摄入,多吃谷类食物和绿色蔬菜,尤其是富含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深颜色蔬菜。可以选择一些养胃促消化,能促进肠道迅速排除毒素的食物,如山楂、魔芋、黑木耳、海带、猪血、山药、苹果、草莓、蜂蜜、糙米等众多食物都能帮助消化系统养胃排毒。
2、调整作息时间,早睡早起
很多人节假日熬夜是常态,再加上路途奔波,生物钟完全被打乱。所以,假期要及时调整作息,不在床上玩手机,定好闹钟,早睡早起。
睡前不过度用脑,不谈论太过兴奋的事情。可以适当做点轻柔活动,比如瑜伽动作,或床上体操,让大脑放松下来。睡前洗一个热水澡、喝一杯热牛奶、用热水泡泡脚,听听音乐都能有助于睡眠。
3、工作、学习制定计划,循序渐进
一些上班族节后会出现焦虑、郁闷、烦躁等情绪,甚至对上班产生恐惧心理,工作起来也没有效率。最好是将工作量化安排,明确每天的任务,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抛开对工作的厌倦情绪。
不过,节后短时间内不宜开展强度过大的学习和工作,而应循序渐进,先把最重要、最急迫的事情做完。如果身边有消极怠工的人,尽量不要待在一起,避免相互“感染”。
4、节后应该加强心理方面的调理
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给自己增加一些文娱活动,培养自己的一些兴趣爱好,遇事不要钻牛角尖;如果烦躁、焦虑的情绪持续存在,那么请先暂时接受自己的这些不良情绪,不要和情绪较劲,做点事情,如和朋友交流、适量运动等,在做这些具体事情的同时,那些消极的、不良的情绪自然而然的会减少。
5、适量运动
节后适度运动可重新获取元气,如进行一些有氧运动,跑步、打球等,让自己出出汗,就能够快速恢复状态。建议在运动前先要做一些准备活动,比如:慢跑、搓脸、拍打全身肌肉等。
另外,老年朋友也需关注,节后家里的孩子大多都会离家上班,这种心理落差往往让老年人患者心理出现一定的不适,这时家人应该多安慰老人,尽量照顾老人,比如陪老人散步聊天,舒缓老人压抑的情绪,使老人能够开心起来,重回原来的生活节奏与状态。
医生名片
王越
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兼任中华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委员会委员,青岛市心身医学专业分会委员,青岛市医学会精神病学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从事中西医结合情志障碍的防治研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心身疾病等以及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婚姻家庭问题的咨询与治疗。
- 上一篇: 护理 |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VTE护理管理学组成立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