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秋佳节月儿圆
网约护士服务送到家
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9月21日,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李晓燕护士一大早买好菜,和老公一起领着孩子回娘家,准备给老父亲做一顿团圆饭。
李晓燕护士的母亲因病去世,平时家中只有父亲一人,吃饭也不及时。前些天,李护士的父亲在单位上班时意外手指骨折,临近中秋,李护士提前换好班,和老公商量好中秋领着孩子回家陪老父亲一起过节。
父亲也是起了个大早,早早在门口等晓燕一家。一进门,李晓燕护士就忙着准备午饭,老公和孩子在客厅陪着父亲聊天。
临近中午美味佳肴已上桌,准备开饭!这时,李护士接到平台管理员张梦玉的电话,电话里,张梦玉告诉李护士,家住薛家岛的马大爷下单要求上门吸痰。李护士立即与患者家属联系评估老人的情况,以及吸痰物品的准备情况。
放下电话,李晓燕护士转身跟父亲说:
没等闺女说完,李晓燕护士也红了眼眶,这样的空头支票不知道给女儿开了多少。顾不上安慰女儿,李晓燕转身就往患者家里赶。
一到马大爷家,李晓燕护士按照操作流程开始操作。据家属介绍,老人患有肺癌多年,今年身体情况越来越差,有痰咳不出来。
清醒状态下吸痰,患者存在抵触和不配合的情况,晓燕护士边准备物品,边向大爷讲解如何呼吸配合吸痰。老人虚弱的点点头,晓燕护士按照吸痰操作流程,迅速又轻柔吸出白色粘痰约20毫升。
吸痰后,老人呼吸顺畅多了,吸氧后老人慢慢睡着了。随后,李晓燕护士向家属宣教如何叩背促进排痰,教家属家用吸痰器的使用。
临走前晓燕护士,又叫醒马大爷给大爷再彻底的吸一次痰。家属感激的对晓燕护士说感谢你给老父亲娴熟又贴心的护理,如果我们有需要再下单还要找你来!晓燕护士爽快的答应了。
从马大爷家出来已是三点多钟,晓燕护士赶回父亲家,女儿已经睡着,父亲把午饭热了热,李护士扒拉了两口,就算吃了团圆饭。
这就是我们网约护士的日常。风里来雨里去,每一次往返都源于信任。每一次操作都倾尽全力,只为成全你。截止目前为止李晓燕护士共接单30余例,患者百分百满意。“互联网+护理服务”,我们一直努力在路上。
作者:薛丹(神经内科)
02
秋意浓
二十里外解烦忧
住在山里小区的87岁薛爷爷,因前列腺增生排尿困难多年,一直留置导尿,经常往返于医院来插尿管,对于高龄老人来说路途远真的是既不不方便又不安全。
又到了更换管路的时间,各种不便让薛爷爷家人想起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住院时,护士给推荐的“康鸿医护”网约护士,在家点点手机下单就会有护士为患者上门解决困难。特别是疫情期间,既方便了患者避免舟车劳顿,又减少到医院排队等候的的不便。
薛爷爷的孙子小薛立马通过“康鸿医护”APP下了一单留置导尿术。中医科的陈苗苗护士接到平台管理员张梦玉的派单任务,简单了解患者的情况后,立刻给下单的薛爷爷家属打了一个电话。
陈护士看了看时间,去科里准备用物再去目的地,怎么得一个小时。陈护士确认了一下患者的现状,以及有没有基础疾病,核实了基本情况和地址,去科里准备好用物后马上驱车赶往薛爷爷的住处。
陈护士进门后先查看了一下患者及家属的健康码,做了自我介绍并核对确认了患者,同时让患者签署《侵入性操作协议书》。
陈护士用娴熟的技术边为患者进行了留置导尿操作,边为患者讲解专业的健康知识及一些操作后的注意事项。
患者及家属非常满意,连声说:
患者家属
不用出门就能享受到专业的服务,真是方便我们,麻烦了你们,太谢谢了!
一阵暖意涌上心头,有了患者的支持与理解,就是我们网约护士不断前行最大的动力!
作者:陈苗苗(中医科)
03
随时给我打电话
把我当您亲闺女
患者刘阿姨年纪大,活动不方便,儿女又都在外地,PICC导管的每周维护对老人家来说有诸多不便,想将管子拔掉。
新区中心医院肿瘤科刘莹护士跟刘阿姨介绍说:
刘莹护士
阿姨,这些您都不用担心,可以在平台上下单,我们去家里给您换药,跟在网上买东西一样方便,您就负责保持好的心情安心养病。
就这样。不论刮风下雨,刘护士都坚持每周为刘阿姨换药,至今为止共进行换药12次。
慢慢的,她们成了朋友。天热时,刘阿姨会提前为满头大汗的刘护士开空调,擦拭汗水,准备好温水。每次都会说:
刘阿姨
刘啊,真是辛苦你了,真想有个你这样的闺女啊!
一开始,刘护士还会客气一下,但时间久了,感觉到空巢老人的诸多无奈,也发自内心的对老人说:
刘莹护士
阿姨,您的儿女不在身边,我的家隔着您近,您就把我当成自己的闺女吧,有啥事随时给我打电话就行。
老人感动得热泪纵横,念叨着:
刘阿姨
我的命咋这么好呀,遇到你这个好孩子。
刘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周去给刘阿姨换药时,顺便帮老人把卫生给打扫一下,帮老人做上顿可口的饭菜,看到老人开心的面容,刘莹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 上一篇: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提高文明卫生水平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