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青岛健康资讯 >> 正文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乙肝宣传科普日|爱护肝脏 守护肝脏健康

来源:365健康在线 时间:2021/9/16 17:52:00 点击:-

9月16日是乙肝科普宣传日,主题为“爱护肝脏,积极检测,尽早治疗肝炎,珍惜并延长生命”。世界约20亿人曾感染乙肝病毒(HBV),其中2.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HCC)。

海慈医疗集团消化一科主任王琳介绍,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 (HBV)引起的一种在全球肆虐的疾病。乙肝病毒主要侵害肝脏,引起炎症反应,破坏肝细胞,通常导致肝功能受损。要准确了解乙肝疾病,并做好规范化的治疗,这样才能够防止乙肝朝着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方向恶化,避免危及生命安全。

乙肝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乙肝病毒。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未发现乙肝病毒能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

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

1、母婴传播

胎儿在宫内传染的几率为10%,而出生后被感染的可能性高达90%

2、血液传播

输入被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3、其他

性传播是可能的传播途径

一般来说,健康人群无需进行乙肝检测,但下列人群建议进行检测:

1.具有高感染风险的相关职业者(如医护人员);

2.孕妇常规产前检测;

3.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

4.有明确乙肝病毒暴露史和高危行为者(如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性伴侣或共用针头者);

5.长期血液透析者、HIV感染者和其他免疫功能受损者;

6.有明确症状或体征、临床上怀疑为慢性乙肝者;

7.献血者。

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感染了乙肝病毒,没有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等各项检查正常,1 年内连续随访3 次以上,血清ALT 和AST 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的群体,即感染了乙肝病毒,但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

乙肝患者: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且正在发病,表现出肝脏在受损状态,仅仅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能称为乙肝患者。即感染了乙肝病毒并有临床表现。

乙肝病毒携带者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管理

1、定期随访:慢性HBV携带者暂时不需抗病毒治疗,但应每3~6个月检查乙肝“两对半”、HBV DNA、肝功能、甲胎蛋白和肝脏B超。对年龄>30岁,特别是男性或有肝癌家族史者,即使ALT(谷丙转氨酶)正常或轻度升高,也强烈建议做肝组织学检查确定其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一般不需抗病毒治疗,但也应每6个月进行上述检查。

2、切勿乱治: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的表面抗原自然转阴率只有2%左右,不要滥用药物,加重肝脏负担、增加将来抗病毒药物的耐药几率。

3、劳逸结合:乙肝病毒携带者应注意劳逸结合,减少身心压力,绝对戒酒,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忌熬夜,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品,如蔬菜、牛奶、鸡蛋、鱼、精瘦肉、豆制品等。

4、养成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及公共卫生,不要与其他人共用剃刀、修面工具、牙刷和盥洗用品。
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

乙肝患者的最终归宿未必都是肝硬化或者肝癌,只有极少数的患者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乙肝携带者中有8-10%可自然血清阴转,约86%左右的可维持慢性携带状态,有3-4%将向慢性迁延性肝炎或者慢性活动性肝炎演变,其中的10%仍可能自愈,75%的患者长期处于慢性化阶段,15%的患者在免疫机制紊乱、胡乱使用药物、严重的心理压力、生活规律失衡的情况下,最终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

慢性乙肝治疗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合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长期规范的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

血清乙肝病毒DNA阳性、谷丙转氨酶正常患者,如有以下情形之一,则疾病进展风险较大,建议抗病毒治疗:

1.肝组织学显示明显的肝脏炎症或纤维化;

2.谷丙转氨酶持续正常(每3个月检查1次,持续12个月),但有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且年龄>30岁;

3.谷丙转氨酶持续正常,无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但年龄>30岁,行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检查或肝组织学检查,存在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

4.有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的肝外表现,如肾小球肾炎、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周围神经病变等。

抗病毒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同时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依从性,定期检查,预防和及时治疗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

标签:海慈医疗   乙肝   消化一科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