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他们来自青岛,丝毫不惧山高路险,为了当地医疗发展无私奉献,他们时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带着解决西藏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的医疗问题不断前行。按照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对口支援西藏工作部署,截至目前,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已相继派出7批12名专家参与对口医疗援藏工作,将“青”情融入高原。
作为第七批援藏医疗队人员,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刘宗涛和心内科护士长王秋已进藏区三个月了。医师节当天,医院与他们进行了连线。连线中,刘宗涛主任和王秋护士长再三表示:自己是一名医护人员,更是一名共产党员,能为医疗对口援藏工作做出一点贡献,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援藏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精神、一个使命、一份情怀,让他们来时无悔、不惧前行。
连线时,两位援藏人员回顾起刚到西藏时的情形:低压、低氧造成了严重的高原反应,连续一周的头痛、失眠、呼吸困难、食欲减退,血氧饱和度不到80%等使他们备受煎熬。欣慰的是,他们以顽强的意志最终克服了困难,逐渐适应了当地的工作环境。
为关注藏族学龄前儿童的健康状况,在还未完全克服高原反应的情况下,援藏医疗队便开始了义诊活动。他们联合桑珠孜区教育局、区人民医院开展“奉献爱心、关爱残障儿童”主题党日活动,为19名残疾儿童享受到学前教育提供了保障,参与的“山海情红马甲”医疗志愿者服务队也开展了为藏族同胞送医送药活动。
在“六一”儿童节及林卡节,援藏医疗队走进青岛市援建的“齐鲁双语幼儿园”,投入到“庆祝林卡节、共筑山海情、鲁藏一家亲”的义诊活动中,为近两百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了健康体检,为在高原生活的儿童健康发育情况取得了详细数据,也为下一步确认需要帮扶儿童的数量及制定详细诊疗计划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连线中,刘宗涛主任特别提到了他们发现当地儿童中先天失聪或在出生早期就患有听力缺损的儿童没有得到更多的关注后,就这个现象他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杨嵘进行了沟通交流。杨嵘主任从专业角度给与了指导和建议:“儿童时期是言语发育的关键‘窗口期’,一旦患儿错过,很可能因聋致哑,失去正常生活的能力。”同时,杨嵘主任对藏区听力缺损儿童给与了极大的关注,将西藏听障儿童纳入了与青岛慈善总会联办的“汇爱助听”人工耳蜗救助项目,筛查出的符合条件的患儿将接到青岛完成人工耳蜗植入术。
当问起下一步有什么计划时,王秋说:“要做的事情很多,接下来要把义诊活动接着办下去,还要加强同其他科室的协调,提高相关流程的操作规范化。”刘宗涛说:“藏区医生和患者很难走出来,我们就走进去,为‘大病不出藏’的目标做一点贡献。”
两位援藏人员不辱使命,将医疗阵地前移,延续援藏使命,搭建起鲁藏帮扶桥梁,让优质的医疗技术资源惠及日喀则市广大人民群众,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 上一篇: 平度市人民医院:节能降碳 绿色发展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