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01、端午节最初为祛病防疫的节日,为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节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
02、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许多说法,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屈原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03、屈原死后百姓悲痛不已,便在每年五月初五祭祀屈原,端午节由此而来。
04、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屈原。
05、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棕”。
06、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节日清晨,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
端午节与蛇
1、端午节是全年四大节之一。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端午节又叫“五月端”。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蛇开始活跃……甚至给人特别是无所顾忌又无抵抗能力的孩子带来灾难,必须在五月端这天集中地为孩子消灾防毒,因此,人们又把端午节说成是“小孩节”或“娃娃节”。
2、看过《白蛇传》的朋友都知道,白娘子很害怕过端午节。因为蛇既怕天气闷热,又怕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雄黄、酒精、烟草、艾叶等。人们在消毒、辟邪、保平安时,常常会用雄黄和艾叶驱逐蛇鼠蟑蚁。所以,端午节那天,人们普遍在门上悬挂艾叶,达到驱邪避毒的目的。
蛇咬伤的救治
近日,我院急诊外科一天内接连收治4位被蝮蛇咬伤的患者。早晨7时许,崂山区王哥庄街道60多岁的李先生(化名)在茶园拔草时,右手突然被蝮蛇咬了一口,当时并没在意。老人回到家后,出现了口麻、头晕、恶心、呕吐、浅昏迷等症状。一小时后,又送来一位晨练的老人。下午2时许,两位爬崂山的游客不慎被蛇咬,紧急送到我院。经救治,4位患者均已脱险。进入5月份以来,我院已成功救治40余位被蛇咬的患者。
作为半岛地区唯一救治蛇咬伤的八医,每年夏季救治100余名此类患者,除半岛地区外,还有来自济南、连云港等地的患者,救治成功率100%。
一旦被蛇咬 自救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