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青岛健康资讯 >> 正文

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我的白衣荣光征文】给予

来源:365健康在线 时间:2020/6/19 9:15:00 点击:-

给予

逄丽华 血液净化科 护师

你知道血液净化科吗?也许很多人认为它陌生又神秘,那么就请跟随我,沿着“血净天使”的工作轨迹,了解一下这个特殊人群的工作状态吧。

“血净天使”每天早上六点四十到岗,晚上六点半下班,来到科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换好工作服进入血透室。开机过自检,安装管路预冲,七点半准时迎接要做四个小时透析的患者——这时天使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接下来,他们要为患者清除掉血液中多余的毒素和水分,4小时后使其达到目标体重,然后将患者送出透析室,搀扶至家属手中完成交接,最后进行更换被服、消毒机器,这样,一班的工作才算是结束。接下来,他们要立即准备下一班次病人用的物品和药品,马上开始新一轮的透析。

一天的工作紧锣密鼓,通常情况下,身在透析室的“血净天使”一整天都感受不到外界温度,如果你问他们今天是雨天还是晴天?他们只能憨憨地挠挠头回答:“不知道。”但是这个科室却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这里每天都发生着一些微小却暖心的事,他们和医院里的每位职工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减轻病人的痛苦而努力工作着。

这里又被称为“人工肾科”,来这里做透析的患者心情压抑,思想沉重,毕竟,他们需要依靠长久的透析来维持生命。对待病人,护士长经常说的就是“要多多注意患者的身心健康,他们要获得有质量、有尊严地生活,而我们也有义务更好地帮助他们。”有一次,护士朱键接到一位来自ICU的常规透析病人,她和往常一样,与病房护士交接、完成评估、顺利上机。由于这位病人因脑出血昏迷,病情危重,因此她格外留心,加强了巡视。这时病人突然病情加重。“金医生!快!某某某呼吸暂停了!”这一大声呼唤,打破了血液净化科安静的环境,空气中弥漫着沉重的气息,相邻包区的护士和大夫一起推着急救车飞奔而来进行抢救。有人辅助呼吸,有人给抢救药物,有人记录口头医嘱……一切都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经过半小时的救治,病人呼吸恢复,血压上升,抢救成功!大家松了一口气。整理物品的时候他们发现,这位昏迷的患者竟然哭了,这泪水是对生命的希望,也是对挽救了其生命的医护人员的感激,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朱护士见状,俯身擦去他的眼泪,此时,有人用相机记录下了这温暖的时刻。

作为医护人员,他们愿永远做患者忠实的陪伴者,只要患者需要,他们一直都在!

还有一次,晚上七点时护士逄丽华刚下班回家,手机就响了。她接起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护士长的声音:“有位病人病情紧急,请抓紧时间回科加班。”放下电话,逄丽华护士不到十分钟就跑回医院。不一会儿,患者被推到了血液净化科,主任接诊,观察到患者严重浮肿,意识不清,有粉红色泡沫痰,判断为急性左心衰竭。情况紧急,患者立即被送进透析间。家属跟在医护人员后面不停地说“大夫,救救我家老人”。大家很想安慰他们,但是时间就是生命,他们要把这宝贵的几分几秒放在抢救病人上。在医护人员相互配合下,插管、引血上机,开始了几个小时的透析。

透析过程中,病人情况逐渐好转,那一刻,逄护士感到了身为医护人员的自豪感。后来这位病人又连续做过几次透析,意识逐渐清醒。事后家属感激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患者也发来了感谢的信息。当看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他们的肯定,你会不会和这些医护人员一样红了眼眶?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作为医护人员,他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笃定的信念与死神抗争。给予患者一次及时的搀扶,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心的问候,这一切对于患者都是雪中送炭。“给予”虽然是一个动词,但真正的意义不在于动词的后缀,而在于其本身,给予不是取决于自己给予多少,而是在给予的过程中投入了多少爱,这便是“血净天使”的给予。

标签:三医   我的白衣荣光   征文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