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高考即将来临,在这个时候考生们都会面临这个敌人——考前焦虑。焦虑是人类在与环境做斗争及生存适应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基本情绪。在应激面前适度的焦虑具有积极意义,它可以充分调动身体各脏器的技能,适度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和警觉性,只有对个体正常的社会功能造成影响时才会成为焦虑障碍。
前不久,考生莉莉因头疼、失眠、烦躁,学不进去,来到青岛市心理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寻求帮助。经了解,莉莉是一位非常上进且成绩优异的考生,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到了现在所在的高中。从高三开始,莉莉就经常失眠。因为她总是认为自己以前没好好学,想利用接下来的时间改变这种状态。经常学习到深夜,只睡几个小时后,又一早就起来学习,生活规律被严重打乱,饮食也没有规律,后期逐渐出现头疼。一学习就头疼,考试成绩下降也很明显,喜欢与同学比较成绩,不想落后于别人,对他人所说的话也特别敏感,这种状态严重影响了她的学习成绩。这段时间一到学校就紧张,看着日历自己心理也会慌,看着周围同学都认真地学习,自己也很着急,在她强烈要求下,父母才带莉莉看了心理医生。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莉莉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这段时间不少高三学生相继出现一些奇怪“症状”,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学习效率低,他们可能都患上了“考前焦虑症”。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期望过高,或者是考生对自己的要求过高等原因造成的,专家如是解释。
“考前焦虑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现象,适当的焦虑紧张是唤起和维持大脑兴奋性的力量,促使人思维活跃,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过度焦虑使人注意力涣散,干扰回忆过程,干扰思维过程,降低考试成绩。现在几乎所有考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越接近高考越不会做题了,以前会的现在好像都不会了,并为此着急。”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主任潘惟华表示,这是一个正常现象,大部分的考生都有这种感觉,这仅仅是一个假象,是因为紧张焦虑导致的。这也是为什么老师一直告诉学生,在每次考试的时候,先做简单的,在做题的过程中,注意力放在做题上,慢慢就放松了下来,逐步就恢复了正常。切记,不要一看题目有那么多不会的而紧张,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潘惟华指出,其实面对高考,考生们太容易迷失自己,误入歧途。说白了高考就是一个考试,简单一点,与平常差不多的考试。主要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意识程度发生了改变,把高考看得太重,太在意高考成绩的好坏。然而,当我们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考试成绩上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就会分散,放在平时复习过程中的精力就会少。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我们要将精力合理分配,给自己定一个合理目标,要更多地注重眼前,走好每一步。
此外,专家表示,如果考生自己可以调节焦虑情绪,在耐受范围内的话,是可接受的。如果考生对焦虑不能耐受,已经严重影响到学习状态,希望尽早就医,以免影响高考的正常发挥。家长、老师也要在考生备考过程中,加大对考生考前焦虑的重视,若有问题及时干预并引导考生就医。
- 上一篇: 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致敬护士队伍 记录最美瞬间”短视频#这就是护士(四)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