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青岛健康资讯 >> 正文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双面人生,疫战到底 老年抑郁迁延不愈,警惕老年双相情感障碍

来源:365健康在线 时间:2020/3/31 9:53:00 点击:-

今天是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中心专家参与到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青委会的相关科普宣传活动中,让更多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减轻疾病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的伤痛。目前,双相情感障碍(BD)都存在误诊或漏诊,中老年双相情感障碍的漏诊率更高。从下面这个案例可以让大家更加清晰的了解老年双相情感障碍。

患者王阿姨,自从退休后,本来外向开朗的她感觉自己的心情出了问题,睡眠不好,觉得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后来到精神科门诊,诊断“抑郁症”,大夫说要服药两个周情绪才能改善,但是自己用了三天药就感觉完全好了,每天有使不完的劲,天天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丰富多彩,没事就愿意叫着同事朋友相聚,这个状态持续了两个月后,王阿姨的情绪再次低落,这一次自己变成了一个各大精神心理门诊的常客,看了很多医生,吃了好多种抗抑郁药物仍然不好,现在每天都觉得自己这个病是治不好了,活着没有意思。

老年门诊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老人,徘徊于医院门诊治疗多年,效果欠佳,与患者家人详细了解患者完整的病情病史后,往往会发现患者自身情绪波动起伏很大,对抗抑郁药物初期效果明显,用药一段时间后患者恢复“正常”,但是其实患者会有轻度的兴奋的表现,活动言语增多,自信心强,愿意与人交往,消费比以往要高等症状,患者自我体验好,家属往往认为正常状态而不引起重视,过段时间又表现为明显的情绪低落,言语变少,睡眠差,躯体不舒服等抑郁症状,反复就诊于门诊,引起误诊。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二科主任孙平介绍,这一类老人病情的诊断,应该明确为双相情感障碍,更准确的说为中老年双相障碍(older-age bipolar disorder,OABD)。这一类患者在双相障碍患者中的比例高达25%,占精神疾病患者的绝对数量及比例不断增长。他们的临床表现以抑郁相居多,并且常年伴有紧张症、精神病性以及忧郁样特征。他们的躯体共患病也更多。但是,中老年双相障碍的识别和治疗在临床还是有很多和青年双相障碍不一样的地方。

一、中老年人多伴发躯体疾病,明确鉴别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在治疗精神症状的同时,也要时刻注意其躯体症状和躯体反应,迟发型双相情感障碍病例通常与神经系统合并症更为相关,老年患者可能比年轻患者有更严重的抑郁发作和不太严重的躁狂发作。

二、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需要更加清晰的去鉴别

与其他医学合并症的出现一样,认知功能障碍在出现在老年BD患者中也有许多原因,包括炎症和氧化过程。中老年双相情感障碍症状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鉴别存在复杂和交叉性。

三、老年BD患者的临床治疗选择必须谨慎

现有疗法(例如胆碱酯酶抑制剂)在治疗认知功能障碍方面尚未有效,尽管锂盐可能是首选的治疗性药物。以及抗精神药物与其他躯体疾病药物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也是用药前必须要考虑的环节。

总之,老年人的情绪障碍,需要公众更好的接纳和认可,同时早就诊,明确诊断,个体化的诊疗方案,这样才能帮助许多患者享受健康生活。

专家介绍:

孙平,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组委员,山东省精神科学学会行为与健康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届临床心理学委员,《中华行为医学与科学杂志》编委。长期从事老年期精神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强迫障碍、应激与创伤相关障碍及情绪问题的临床与研究工作,承担省市级合作课题十余项,先后在Bioscience Reports , Int J Clin Exp Med ,中华行为医学与科学杂志等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青岛市优秀青年人才。

坐诊时间:周四周五上午老年专家门诊

标签: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   老年抑郁   老年双相情感障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