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情,如惊雷一般,打破了王女士一家平静的生活。王女士的丈夫万先生,突发脑出血,病情危在旦夕!所幸,他遇到了一个优秀的治疗团队。因为他们的执着,努力和不放弃,也因为医患之间高度的信任,万先生的生命体征一天天稳定并向好发展。回首在人民医院脑外科救治的日日夜夜,王女士向人民医院李鹏院长发来感谢短信,信中说:她爱人恢复情况超出了预期,医院的许振东大夫、陈斐主任、徐峰护士长医者仁心,对患者倾注了全部的医术和精力,令家属十分感激和敬佩。
这场与死神抗争的过程已经远去,但期间发生过的点点滴滴,犹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历历在目......
天空从子夜的乌黑到晨曦初露,光影在一寸一寸变换,经过一夜的抢救,眼前这位患者的情况以欣喜的方式延展,主刀医生许振东看了看呼吸机上的参数,他知道监护室门外家属们正望眼欲穿盼望手术结果。忘了加件棉衣,一身汗液湿透的手术服外披了件隔离衣,他出现在家属面前:“手术结束,比较顺利,和我们术前预期的一样,脑出血已经止住,脑疝症状缓解”。听到这里,团团围住的家属中妻子和姐姐“噗通”一声当场跪在了地上……
多少这种场景医生不需要特别记忆。
许医生的眼里也擎满了泪花,此刻,他的后背浸透的湿哒哒汗水,脑海里还在回放着手术中的操作。他曾与患者将生死绑在一起,应对瞬息万变过山车一样的跌宕起伏。
深夜,九时
万先生突然头痛、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恶心呕吐,“120”送来我院急诊科,急诊医生发现病情较重,立即派人陪同做CT,检查过程中患者逐渐开始昏迷,不出所料——CT显示大面积脑出血!
抢救间里,神经(脑)外科值班医师李鹏林急会诊,患者已陷入深度昏迷,一侧瞳孔散大固定,双侧瞳孔对光反射都消失,呼吸浅慢不规则,四肢没有了自主活动。“快,马上收重症医学科,开通气道多方支持。”
“振东,患者大面积脑出血、脑疝形成,速到医院。”家中听班医生许振东接到电话,李大夫的话简单明了,越是简单,医生秒懂,病情急、变化快。他和张维杰医生飞车赶到医院时,患者已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做好术前准备事宜,两人双目扫过一眼呼吸机的参数,瞳孔、体征,兵贵神速,看来李医生把能做的有效救治和准备都做了。
三位医师简单讨论:患者脑出血、脑疝、高血压3级诊断明确;CT看脑内出血已累及额、颞多个脑叶,延伸到额底,不像典型高血压脑出血;出血原因不排除高血压病的同时存在脑血管异常的可能性;这样会给手术带来很大的麻烦,术中止血困难、术后再出血和脑梗的几率大。大家习惯地对视一眼,毕竟,当心理耐受到达一定状态的时候,需要彼此确定一些信心和勇气。
“风险很大,但脑疝已经形成,开颅清血肿减压是唯一有效的救命办法,我去和家属谈。”
许医生来到监护室门口,当焦急的家属们又一次听到“手术风险很大”、“术后可能出现不良后果”时,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的抉择是那么难,当场提出:“医生,现在可不可以转到上级医院?!如果不能转院,可否请外院专家来主刀手术?”面对妻子、老人,许振东理解他们此刻的不能承受之重,突如其来、疾风骤雨般的疾病进程,让家属们一度思潮混乱无法理解,仿佛签了字就要与亲人离断不能重逢,瞬间失去的害怕,让人不够果断…但理性面对现况,是主刀大夫该有的素养,他明白自己的立场,更要获取家属坚定的信任。方案已定,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
“您听我说,一则,患者一侧瞳孔散大到边,呼吸只能靠呼吸机辅助,他在搬动转运的途中就有呼吸心跳停止致死的危险,适合就地抢救;二则:等待外院专家到达至少要2小时,2小时后血块对脑干压迫越重、对大脑组织损伤越大,手术患者可能存活,但预后将难以想象。” “…听我说,脑出血这类手术,我院经常做,技术很成熟,我是主刀医生,相信我,他必须立即手术。”果敢,坚定。
所有人在踌躇,但她,早已无法站立的患者妻子,看到了许医生眼里的真诚与笃定,她一把拉住许医生的手臂摇晃,婆娑的双眼再看不清什么,只说了句:“做!医生…拜托了!”
她或许不知道,从那一刻,那份以命相托的信任完成了神圣的交接。——“放心吧,我们不遗余力。”
23:00手术室
人的大脑是宇宙中最精密奥妙的产物,但也注定它极其脆弱。手术开始前,患者对侧瞳孔也开始散大。病情,就是这样凶险,瞬息万变,病情进展速度之快,更意味着术前医生们的判断精准。越是凶险,压力充斥,手术室里越是安静,耳边只有机器报警声触动着医生敏锐的神经。手术医师、麻醉师、手术护士、器械护士分别监测、维持生命体征,手术器械紧急而有条不紊的相互传递,配合进行。
30分钟后顺利切下部分颅骨,硬脑膜张力很高;慢慢切开硬脑膜,见到脑组织膨出非常明显;再次印证出血量很大。分离脑组织、仔细止血,见脑内出血大约90ml,且多个出血点。
手不停、口不停、脑不停,那是与命在搏,是死神手中夺人,片刻不能等,拿出比绣花更精密的技术专注勘察清除血肿、帮脆弱的脑血管一一止血。幸甚,脑组织的压力在逐渐下降……历时约4小时,手术结束,患者散大的瞳孔已回缩到基本正常,虽仍然固定没有对光的反射,但足以证明手术减压非常有效,患者的命保住了!
没有人会在意彻夜不眠,没有人在意东方已破晓。沙场点兵,那夜,他们是“抢命的夜行者”。与那些汗水的挥洒和过程的惊险相比,他们更愿意看见生命的美好,更愿意看见世界越来越可爱,而你依然在!
手术后期治疗时间漫长,作为主刀医生,许医生除了每天到监护室查房后悉心向家属解释多一些的病况治疗和预后情况,常常看见患者的妻子在角落里悄悄抹眼泪,风雨摇曳中的家庭不幸,许大夫觉着,应该给她更多的信心和期许,就经常发微信向她梳理丈夫的恢复预期,默默给她打打气。
一天又一天,患者颅内压力慢慢降低,病情逐渐平稳,昏迷程度也在减轻,能自主睁眼,眼球从固定到转动、并转动灵活,瞳孔反射也从无到有、从迟钝到灵敏的改善中。可喜的是,肢体开始有了反应,大家可以看到他有了自主的活动,病情在好转中……
期间,青医附院神经外科特邀专家刘伟主任来会诊,在查体、阅病历、看过手术前后CT后,讲像这类脑出血、脑疝患者死亡率极高,甚至高达60~70%。患者能恢复到现在程度实属不易,认为医生开颅手术及时、血肿清除干净,手术非常成功,肯定了重症医学科在长期卧床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和肺炎的预防措施达到高水平。
疾病的转归、医护人员一路的赤诚信任相依相伴,都令家属欣喜感恩,还好你一直爱,美好就一直在。
哪有一帆风顺?危险期过渡中,治疗团队医疗保障倾力支持,期间有惊有险。一天上午,在外地开会的许振东接到重症医学科电话,患者再次出现右侧瞳孔散大固定,对光无反射!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一出,电话另一头会场上的许振东脑海中就分析起了病情:再次脑出血?脑梗?不会!患者的反应和脑组织压力与之前没有变化…多年临床经验给出了判断:“不是手术部位出现问题,不能急于用药,建议先给患者复查CT再做评估和治疗。”
会开不下去了,他冒着雨驱车往回赶。这时家属也发来信息:
许大夫,是不是病情突然加重?
……是不是又出血了?
别着急,应该不像你所想的,稍等结果,我这就到医院。
安抚,沟通,他怕家属心绪再崩溃。
医院值班医师的信息也不断进来:
老许,看CT复查结果,给你发图。
看了CT结果后,长舒了口气,结果和自己分析的一样,没有再次出血或脑梗。
老许,看CT复查结果,给你发图。
考虑脑血管痉挛致瞳孔散大,应用脑血管解痉药。
雨越下越大,许医生的车在疾驰。
他明白门外的家属有多揪心,不能让老人孩子承受更多煎熬,他拨通患者家属的电话,先在电话里向家属做了简单沟通,让他们放心,自己马上到。
赶到医院,远远听到焦急的哭泣声,当看到许振东时,家属快速围了上来,耄耋老人的眼泪,妻子的期盼和惊讶,全家人像抓住了那棵起死回生的稻草……看过患者后,许医生向家属详细的解释了病情的演变和原因,“现在病情很稳定,没有出现可怕的病症。”好在有惊无险!
信任,就像滚烫的烙铁铭刻在心上,那颗心从彼此交付之后就一致地坚毅和不变的笃定,能传递战胜千难万难的力量,无坚不摧。
生命体征稳定后,患者万先生转去上级医院做进一步的康复治疗。然而,在平度人民医院度过的每一天,就像生命的印记,已经深深镌刻在万先生家人的脑海里。生命只有一次,性命相托的信任,让大夫们倾注了全身心的医疗救助。用技术为百姓解忧,用情谊为信任加持,这就是医者的初衷和担当。
- 上一篇: 平度市人民医院:【名医面对面】知名专家来平医坐诊,专家号您约了吗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