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青岛健康资讯 >> 正文

儿科诊室挤满小病号,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提醒家长注意为宝宝保暖,适当增添衣物

来源:365健康在线 时间:2019/12/18 9:31:00 点击:-

眼下,正值冬季呼吸道疾病多发季节,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门诊迎来了就诊“小高峰”。

12月16日一早,已经有心急如焚的家长带着患病的孩子在儿科门诊排队等候就诊。前几天刚带着快6岁的大宝来就诊的安女士,这次又带来了二宝。原来,大宝得了流感之后,母亲安女士没有把两个宝宝隔离开,导致大宝的流感传染给了二宝。现在,帮着安女士带孩子的婆婆在家看护病情已经稳定的大宝,安女士则带着二宝来三医就诊。

正在安女士带着二宝,在儿科输液室门口排队时,护士刘丽丽已经开始为小病号输液了。最近几天流感多发,儿科门诊的护士们连轴转,加班加点为小病号们进行治疗。整个早晨,刘护士不是在埋头打针,就是为输完液的小病号们拔针。长时间面对焦虑的家长,刘护士感同身受,她对待每一个小病号都极为温柔细致。虽然在孩子细嫩的肌肤下很难找到纤细的血管,但刘护士还是仔细轻柔地为孩子扎针,争取一次就成功。

九点整,患者高峰正式开始。儿科门诊内挤满了带着孩子来看病的家长。护士张云香从清早一直坚守在岗位上,疏导候诊人群、安抚小病号和家属的情绪、帮助推动治疗进度、应对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她仅早晨上岗之前喝了一口水,一旦投入工作,不用说去喝水,卫生间都没时间去一次。她的保温杯里的水,常常是原封不动地灌进去,又原封不动地倒出来。等到她有时间喝水的时候,保温杯里的水已经凉透了。

 

上午的就诊高峰还未结束,时间已经到了中午。两个家长带着一个孩子来看病通常是“标配”,此时就显现出了“优势”——一个家长去买午饭,另一个家长带着孩子继续排队。小病号的家长们可以如此“分工合作”,可是护士们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谁也走不开。此时,护士孙诣轩口袋里的手机响了一下,她知道,这是她的午饭送来了。可是等待打针的小病号排着长队,一直排到了大厅。孙护士心里明白,她恐怕要牺牲吃午饭和休息的时间了。终于将排队的小病号们都安顿好以后,几个儿科输液室的值班小姐妹们轮流去吃饭。说是吃饭,其实她们只是捧着凉了的饭菜,随便用筷子扒拉几口,就要抹抹嘴赶快回到岗位上。因为吃下去的饭菜已经凉了,下午孙护士的肚子有些疼,但她没去休息,只是在疼得厉害的时候弯弯腰,揉一揉,然后直起身子快步跑去为输完液的孩子拔针。

下午,安女士带着二宝回家了。在流感和输液的双重作用下,平日精神头十足的二宝此时已打起了哈欠。安女士一边哄着二宝去睡一会儿,一边查看大宝的病情。大宝已经好多了,看到妈妈回来开心地咧着嘴笑,露出一对儿小虎牙。虽然孩子生病安女士焦虑又忧心,不过此时看着两个安定下来的孩子,想到现在还在为更多的孩子的健康而与流感奋战的三医医护人员,安女士的心里,别提有多安心。三医的医护人员在工作岗位上急人之所急,解病人苦痛,即使身体不适也不下火线,一切以病人为先。他们用尊重和关怀,赢得病人的赞许与信任,让病人在治病的过程中,也能收获一份浓浓的温情。

标签:三医   儿科   感冒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