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
今天是立冬节气,预示真正意义上的冬季的开始。
《素问·四季调神大论》中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段经文精辟地论述了精神调养、起居调养和饮食调养的方法。
冬天是天寒地坼、万木凋零、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因此,海慈医疗集团治未病科主任医师戴淑青指出,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精神安宁
在精神调养上要做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力求其静,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
起居养藏
在起居调养上要“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而衣着的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即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赐予自然界光明温暖,失去她万物无法生存。同样,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饮食进补
在饮食调养上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热,这里须要注意的是,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有虚实寒热之辨,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根据内经中对冬季养生的理念,海慈医疗集团治未病科戴淑青主任建议,针对一些慢性病及体质偏颇人群,冬季可以根据体质服用膏方调理;对于阳虚怕冷等患者可以行督灸、脐灸以温阳,养阳,敛阳,潜阳,从而平稳度过寒冷的冬季。
每个季节都有迥然不同的风格,有人独爱冬之萧瑟,虽然北风凛冽,却也挡不住来年的勃勃生机。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立冬过后,天明显黑得更早,防寒保暖也显得更加重要。冬天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供稿:治未病科 徐朋飞
编辑:李均雁
责编:谭华
- 上一篇: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加强学术交流,助力学科发展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