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青岛健康资讯 >> 正文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世界预防自杀日 | 我们都是预防自杀的“守门人”

来源:365健康在线 时间:2019/9/10 19:06:00 点击:-

地球上每40秒就有一人死于自杀,

每年共有80多万人自杀身亡,

许多人自杀未遂。

自杀是影响家人、社区和整个国家的悲剧,

对死者亲友造成持久的影响。

自杀不仅发生在高收入国家,

它是遍及世界各地的一个全球现象,

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安全问题。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里,

还有着另一个不为人知的名字

9月10日,世界预防自杀日

多多关爱身边的人,让悲剧再少发生一些!

一、哪些心理障碍易自杀?

1、抑郁症

抑郁症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抑郁症室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饮食睡眠差等,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2、强迫症

分析强迫症患者自杀的原因,一方面因不堪精神折磨,强迫症患者可能因抑郁情绪而选择自杀解脱;而另一方面有的强迫症患者因久治不愈,于是思想变得极端,想通过毁灭自身方式来终止强迫思想和强迫行为。

3、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动机千奇百怪,有的是受到上帝或已经过世亲人的召唤,有的是觉得自己被迫害走投无路,想自杀解决。这类人是因思想紊乱,出现幻觉、妄想而被迫走上不归路,同抑郁症患者是一样,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杀人的双重风险性高。

4、失眠症

据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调查后发现,患有失眠、早醒等睡眠障碍疾病人群的自杀倾向是普通人群的2.6倍。长期睡限不足可能导致人体认知功能紊乱及幸福感降低,进而引发自杀冲动。

二、10大自杀危险因素

1.死前两周抑郁程度重;

2.有自杀未遂既往史;

3.死亡当时的应激强度大;

4.死前一个月的生命质量低;

5.死前两天有剧烈的人际冲突;

6.慢性心理压力大;

7.朋友或熟人曾有过自杀行为;

8.有血缘关系的人曾有过自杀行为;

9.失业或从事没有薪金的工作;

10.死前一个月社会交往少。

三、警惕自杀前的“蛛丝马迹”

情绪低落或极度悲伤。

感觉万念俱灰,自己一文不值。

格外关注死亡或暴力等话題,经常“想一死了之”。

寻求服毒、刀枪或其它方式自杀。

饮食和睡眠习惯改变,外表、行为及性格反常。

自毁行为,如疯狂驾驶、吸毒等。

生活遭遇危机或挫折,包括学校工作、人际关系问题、失业、离婚、亲人过世、经济困难、绝症诊断等。

整理物品,包括把自已的所有东西送人或扔掉,对家人及朋友进行“诀别”访问,草拟遗嘱或者写绝笔信等。


四、帮助他们:这7点很重要

我们要科学干预!当发现这些求救信号时,每个人,每个社区,乃至全社会,都应该立即行动。实施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用您一点时间,挽救一个生命!

1.要充分重视信号,将干预付诸于行动;而不要忽视信号甚至以为他/她在开玩笑。

2.要勇于讨论自杀话题,谈论就是一种支持,躲避反而让他/她绝望。

3.要对自杀想法给予理解,说教式的劝说无济于事。

4.要认真帮助他/她分析面临的问题,刺激的话语起不到“以毒攻毒”的效果,只能促使其立刻自杀。

5.有人陪伴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支持。让其独处不仅不能让其冷静,反而会让他/她感到孤独。

6.要保护其隐私,但不等于隐瞒。明确说明您会让其他值得信任的人一起帮助他/她。

7.时间不是缓解自杀意念的良药,要及时治疗干预,等待只能延误时机。

五、干预准则:自杀预防七要七不要

干预准则:自杀预防七要七不要

要重视不要忽视;

要讨论不要躲避;

要理解不要说教;

要帮助不要刺激;

要陪伴不要独处;

要保护不要隐瞒;

要治疗不要等待。

六、帮助他人 挽救生命

生命仅仅只有一次,不可能倒带重来。每个人应当爱惜自己的生命,关爱别人的生命。一方面,我们要关注自身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我们要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就容易察觉自己为什么会以某种方式来感受压力和应对压力。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发现那些可能正挣扎于自杀边缘的个体,关心他们,鼓励他们,聆听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和节奏的倾诉或者宣泄。

只要每个人都用心关爱身边每一个人,

也许,自杀的人数会越来越少的。

关注生命,干预自杀,是我们永恒的话题。

标签: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   世界预防自杀日   抑郁症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