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青岛健康资讯 >> 正文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孔伶俐:永葆从医初心,争做时代先锋

来源:365健康在线 时间:2019/8/8 11:05:00 点击:-

从本科到研究生,孔伶俐一直从事精神卫生专业的学习,自2007年9月到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工作,一直从事老年精神科临床工作。在老年精神科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孔伶俐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给老人解除身心痛苦作为第一要务,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时时处处以身作则,践行敬老爱老的美德,得到了患者、家属以及同事的一致好评。

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保障老人身心健康

孔伶俐热爱精神科,梦想着能帮助精神病患者摆脱疾病折磨。在从事老年精神科临床工作的十二年中,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如有需要,无论周末还是晚上,随叫随到。在她怀孕八个月的一个周末,有位老人因极度抑郁要住院,接到主任电话后她即刻赶往医院,在忙碌中不小心跌倒在地,虽然内心很担心腹中的孩子,但她还是坚持安置好老人后才赶去医院检查。

她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工作认真负责,技术精益求精。日常工作中,严格遵照诊疗流程规范诊疗行为,入院前做好病情及风险评估,按照精神科诊疗规范制定诊疗计划,做到每天至少两次查房,确保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正是由于工作细致,多次于危急时刻挽救患者的生命。有一位抑郁症的老人,入院时有下肢静脉栓塞,夜间突然出现烦躁不安、胸闷憋气的症状,考虑到肺栓塞的可能,她第一时间将患者转至综合医院,由于抢救及时,患者脱离生命危险。还有一次,一位老人在综合医院住院未查出问题,因情绪低、躯体疼痛,作为抑郁症收入院,每天查房时她都认真观察老人,耐心和老人交流,发现很难用抑郁症解释的体征,她高度重视,请神经内科专家会诊,然后转至神经内科进一步检查,结果确诊为脑膜瘤。

为了服务好老年患者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她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为了使自己更好地掌握老年科相关知识,她考取了神经内科在职博士研究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积累临床经验,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以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更多的老人解除身心痛苦。

时时践行敬老美德,对待老人胜似亲人

作为一名老年精神科的医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她时刻牢记职业赋予的神圣使命,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把每一位患者都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理解、体谅患者的痛苦,耐心、细心地倾听他们的倾诉,帮他们打开心结,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她总是热心帮助每位有困难的人,尽自己微薄之力让身边的人感受到温暖。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儿女都在国外,每次自己去门诊开药,由于身体状况差,不能上下台阶,开完药后孔医生搀扶着把他送到院子里,令老人非常感动。至此后无论她是否值门诊,都坚决要找她开药。尽管病房工作忙,但只要老人找到她,她总是耐心地将老人搀扶至门诊,帮其开药后再送到院子里。

服务于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孔伶俐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她都能耐心妥善地处理。她总能站在患者的角度换位思考,体谅患者的痛苦,工作时不以自己的心情而改变,不以患者的身份而改变,总是对患者多一些爱心、耐心、细心,多一些理解、宽容、热情,用心与患者沟通。查房时,孔伶俐总是主动握着老人的手,仔细询问老人的感受,耐心地倾听老人的叙述,让老人感受到关心、尊重。有一次,一个老人病情波动,受幻听影响,前一秒还握着她的手和她说话,后一秒老人就狠狠扇了她一个耳光。当时她就被打懵了,回过神来后,她就赶紧安抚老人,让老人平静下来。事情之后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她还是老人最信任的医生。病房里,很多抑郁焦虑的老人总愿意找她聊天,她总是耐心地倾听,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之前有个退休的老护士长,得病初期特别焦虑,在门诊就诊期间,每天打无数个电话给她,她总是不厌其烦地给其解释、安慰和保证。随着治疗的进展,老人的情绪好转,不再焦虑,回想当初自己总是忍不住打电话的事情,老人自责不已,认为耽误了她的时间,反复让她别在意。她微笑着说:“没关系,我理解您当时的痛苦,能帮助您走出痛苦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积极献身公益事业,尽力为老人谋福利

作为老年精神科的副主任,她一直协助主任搞好老年科的管理和建设。在给予老人治疗和照护的同时,尽力完善科室基础设施,为老人铺设了防滑地砖、走廊安装了扶手、厕所铺设防滑垫、设置了床档、配备了轮椅,打造老人温馨、舒适、便捷的住院环境。营造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以“爱心、细心、耐心”的态度对待患者,想老人之所想,陪他们聊天、做操、读书,为他们过生日,还为她们配备了老花镜,设置了阅读角,丰富她们的住院生活,解除她们的寂寞之情。急老人之所急,无论哪位老人碰到生活中的难题,她们都努力解决。有些老人家庭困难,就帮忙捐衣服、捐款。有些老人儿女不在身边,就陪他们过生日。不仅为很多老人解除了疾病的痛苦,更为很多家属解除了后顾之忧。老年科因此多次先后被授予“青岛市巾帼文明岗”、“卫生局党员先锋岗”、“青岛市职工诚信示范岗”、“先进科室”、“敬老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老年精神科快速发展,需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她经常深入社区及老年康复养老机构,对老年人进行健康心理教育,以帮助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通过健康讲座、网络等积极宣传普及老年相关的心理常识,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及心理疾病的预防。

下乡支农,促进基层精神卫生发展

卫健委开展以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专家下乡和强基层、强队伍、强服务为主题的“三下三强”活动,接到下乡通知时,她的孩子才刚满一岁,虽然孩子小,需要她的照顾,但想到肩上的职责,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2018年8月24日,她被安排至距市中心最远的西海岸新区六汪中心卫生院下乡锻炼。她克服各种困难,扎根基层,俯下身子认真工作,短时间内便融入工作环境。

她首先提出打造学习型科室,做好“两个抓”,一手抓工作、一手抓学习。因为只有夯实理论基础,不断学习,与前沿知识接轨,才能更好指导临床工作。她利用在市级重点学科从事老年精神科十余年的经验,进行传帮带,提升卫生院对老年抑郁症、老年痴呆等疾病的诊断,进行了“老年抑郁障碍诊治新进展”专题讲座,对老年病人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和用药选择给予指导。同时,她革新业务学习形式,由医生轮流进行业务讲座,将业务学习形成主题和系列,并与实际工作结合,以PPT形式展示,充分调动每位医务人员人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此外,她还创新性开展“每周一药”活动,整理临床常用药药品说明书,带领大家每周一学,帮助基层医务人员做到更安全合理有效用药,每月对学习效果进行一次考核,确保人人掌握。她将ICD-11精神、行为及神经发育障碍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大家,让患者不用离开西海岸新区,就能得到准确的诊断与治疗,使每个医生都会成为“小医院里的大医生”。她发挥自身技术及资源优势,以医联体单位为桥梁,协调和组织了多次远程会诊,为基层医院的疑难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了权威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让患者在家门口获得三甲医院的诊疗服务。

在基层她仍然不忘投身公益,参加了“情暖基层、呵护健康”义诊活动,并入户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做了简单的记忆力测试,给予了健康指导,让老人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了优质的专家服务。为了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更多的精神卫生知识,先后多次在病房开展了科普讲座及义诊活动。为缓解职工日常工作、生活压力,开展了压力管理大讲堂,帮助职工寻找自我解压的途径与方法。

她相信现在是播种的季节,只要肯付出,必定能等到收获的时刻。今后她将更加努力,践行一名党员的承诺,和领导及全体职工一起,将六汪中心卫生院建设得更好,让精神卫生事业得到大的提升。

十二年来,孔伶俐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工作,正是由于她真诚、善良、无私奉献,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得到了医院领导及同事的认可,先后获得“十佳职工”、“优秀医师”、“青岛市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共产党员”、“风采医师”等荣誉称号。面对取得的荣誉,她淡然处之,并将它作为工作的动力,更加努力地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作为一名老年精神科医生,她始终坚信,爱和理解是相互的,只要秉承“亲情服务,爱在老年”的理念,给予患者亲情般的服务,一定会得到爱的回报。作为一名党员,她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模范带头作用,用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老人拥有身心健康的幸福晚年。

标签: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孔伶俐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