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月,美国基督教鲁东信义会创办的“信义会医院”是青岛第三人民医院的前身。院址青岛城阳路5号。
1951年7月,医院由青岛市卫生局接管,同年12月更名为“青岛医院”。
1958年,青岛医院整体搬迁至沧口区,医院更名为青岛市沧口医院。院址升平路34号。
1979年12月,“青岛市沧口医院”更名为“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
2014年7月21日,医院由李沧区升平路34号,整体搬迁至永平路29号,并正式开诊。在中国共产党诞辰九十八周年来临之际,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迎来了医院迁建五周年和建院八十八周年。
回首迁建以来的五年,医院门诊量、出院量、手术量逐年大幅增长,总收入以较大幅度逐年提高的同时,药占比同步下降,门诊均次费用、住院均次费用、卫生材料收入占比等费用控制成效明显,结构进一步优化;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经济运行管理进一步优化,公立医院属性进一步凸显;人才队伍建设、品牌学科与特色专业建设、信息化建设、创新诊疗模式、创新护理管理与优质服务、对外交流与合作,医院文化建设等取得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突破,实现了医院升级发展的华丽转身,一个青岛市区域性医疗中心的雏形已经形成。
医院现设有临床医技科室40余个,按照三级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学科建设不断完善。迁建后新建耳鼻喉科病房、肿瘤科、内分泌科、泌尿外科、脑外科、重症医学科、急诊外科、日间手术中心、肾病老年医学科、中医科病房、神经康复科、静配中心等等,医疗服务水平日趋提高。
一号通建设成为青岛市卫计委第一批四家观摩医院之一、青岛市第一个率先成功对接“医健通”、青岛市第二家医院实现电子健康卡就医、荣获2018年度智慧服务品牌(智慧门诊)、2019年取得互联网医院资质,上线互联网医院、医院正在建设自己的应用集成平台,逐步向智慧型医院迈进。
新诊疗模式
1、积极推进建立(MDT)多学科诊疗模式,促进医疗质量再升级。成立以各种疾病为中心的固定多学科团队,通过多学科专家组协作诊疗模式,实现以病人为中心、以多学科专家组为依托的有机结合,保障病人得到规范、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2、内分泌科、普外科、耳鼻喉科、超声医学科、病理科联合建立山东省内首个“甲状腺疾病多学科诊疗门诊”
3、医院作为山东省结石病微创治疗技术联盟成员单位,重新整合各个传统科室的诊疗流程,形成消化内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救治模式,进一步提高结石病诊治能力。(图片)
4、组建了冠心病介入、脑卒中多学科诊疗团队,开辟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绿色通道,利用互联网+急救技术做到救治全程无缝隙连接,开展各种心血管、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2015年3月成为山东省胸痛中心联盟单位。2015年6月于增智主任担任山东省医师协会第一届胸痛专业委员会委员。
5、成立内窥镜中心,打破科室壁垒,优化流程,消化内镜、呼吸内镜统一管理,2018年全年开展消化内镜4585例,同比增长10.03%,2019年1-5月份开展消化内镜2653例,同比增长30.3%。
6、2018年正式成为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协作单位。与中日友好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加强医师与业内专家的交流。远程会诊为患者提供了高端医院诊疗服务的便捷通道。通过优质医疗资源的有效下沉,带动基层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7、介入科与手术室一体化管理,2018年全年完成介入手术541例,同比增长23.8%,2019年1-5月份完成介入手术325例,同比增长71.05%。
护理部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图)
开展人文关怀护理,创新优化护理质量
伴随着医院发展历程,全院护理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安全为基石,以服务为导向,以质量为生命,以诚信为保证,以满意为标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在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方面成绩斐然。护理部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全院优质服务病房覆盖率达到100%,门诊、急诊、手术室、血液净化、重症医学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达到100%。
开展人文关怀护理,创新优化护理质量。如内分泌科制做了胰岛素注射部位标示卡,神经内科康复操,五官科防止眩晕操,骨科术后标准化功能锻炼一对一指导,术后首次下床护士陪同等,对促进患者康复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护理部、供应室、静配中心、心内科获青岛市质量信得过班组,护理部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护理部、供应室、儿科、产前、内分泌科共有8个QC课题在青岛市质量协会发表并获奖。
创新优质服务,服务内容不断完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1. “多种预约”,随心就诊。
2、一次挂号,全程就医。
3、实名就诊,多卡通用。
4、首诊负责,患者无忧。
5、导诊服务覆盖我院40多种学科门诊,开展“患者至上”、“迎前式”、“一站式”服务,在就诊、分诊、预约、咨询各环节及时为患者提供正确的就医信息,缩短就诊等待时间,候诊提醒实时推送至患者手机,为患者合理安排就诊检查检验时间提供了便利。
6、优化布局,“患者零跑”。
7、门诊大厅,“医”应俱全。
8、保护隐私,关爱患者。
9、健康教育,无处不在。
10. “全景医疗”线上会诊。
11、“互联网+”,院外照护。
12、远程会诊,专家到家。
13、信息化助力服务升级。
14、三级随访,跟随服务。
2015年3月与新加坡国际管理学院合作,选送人员到新加坡国际管理学院参加现代医院高级管理课程。2018年4月与青岛哈佛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哈佛(青岛)妇产医学中心”等。承办2015年承办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年会暨“十二五”难治性高血压课题总结会、中国医师协会第五届妇科内分泌学习班等大型学术会议。
超声医学科主任朱玉召为藏族小患者做B超检查 (图)
几年来,医院遵照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对口支援西藏工作部署,先后派出4批6名优秀年轻医生赴藏参加医疗支援工作,1名医生赴甘肃对口支援,受到当地百姓的赞扬。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第四批援藏医生陶海涛、毕红梅定点支援日喀则桑珠牧区人民医院,该地区气候条件比较恶劣。两位医生克服“高原反应”,积极投入忙碌的工作中。陶海涛医生成功开展了日喀则地区首例微创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手术(PVP)(俗称“骨水泥填充术”),填补了该地区此项手术的空白。
几年来,我院以党、工、青、妇组织为主体,广泛组织开展了青年文明号结对帮扶困难家庭、“学雷锋”志愿服务、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关爱自闭症儿童志愿服务、社区义诊志愿服务、世界华人医师年会志愿服务、青岛国际马拉松志愿服务等各种公益服务。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展望未来,新一轮的路线图已经徐徐展开,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坚持不懈的三医人将继续秉承改革创新、勇于担当的理念,以创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总体目标,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对接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服务理念,培养高素质的医疗团队,进一步凝练学科发展方向,打造重点专业、特色品牌学科,以品质与创新引领医院发展,全面提升整体实力,为广大群众提供高水平、高品质的优质医疗服务,为实现医院百年发展、建设青岛市高水准、有特色的现代化区域性医疗中心,再次扬帆,再谱华章!
- 上一篇: 【援藏帮扶】一位援藏医生的工作随感——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于春英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