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进行户外活动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出游时多会选择公园、森林、山丘等自然环境优美、树木草丛较多的地方,但在外游玩或者进行农耕活动时要警惕一种可以致病甚至危及生命的虫子。
蜱虫,也叫壁虱,鳖吃,俗称狗鳖、草别子、牛虱、草蜱虫、狗豆子,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不吸血时,小的蜱虫干瘪如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大小的;吸饱血液的蜱虫饱满如黄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
蜱虫叮咬可引起多种疾病,其中的“蜱虫病”,又叫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蜱虫体内一种可怕的病毒,即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该病毒可通过蜱虫叮咬而传播给人,人对此病普遍易感。
今年5月,胶州一位67岁农民在山上劳作时,被蜱虫叮咬,出现左下肢肿胀、咳嗽、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当时未及时就诊,3天后病情逐渐加重,辗转多家医院诊治,均未查明病因,并出现意识障碍。后经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科范天利主任会诊,怀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急诊转入六医,随即应用新型布尼亚病毒抗体快诊试剂盒诊断提示阳性,当时患者血小板已低至21×109/L,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入院后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积极治疗,患者成功脱险,康复出院。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对于此病的治疗,目前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临床暂缺乏能广泛应用的特效抗病毒治疗药物。2019年5月,由北京地坛医院负责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药创制项目——抗新型布尼亚病毒的临床研究正式实施,新药“法匹拉韦”被认为是最可能填补此病抗病毒治疗的空白的新药,其已通过实验研究证实对新型布尼亚病毒治疗有效,目前处于国家临床试验阶段。相信很快将应用于临床。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为地坛医院合作开展“法匹拉韦”治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协作单位,这是青岛乃至整个胶东地区群众的福音,也为危重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带来新的希望。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开展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抗体快速检测和核酸检测科研项目,可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提供保障,为青岛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治疗保驾护航。假如病人出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并有野外劳作或蜱虫叮咬等流行病学史,可及时来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进行核酸检测,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减少重症化及死亡率。
青岛六医感染科为青岛市感染性疾病重点学科科室,多年以来对常见及危重感染性疾病,包括艾滋病、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狂犬病等, 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科室医护人员在范天利主任的带领下,以积极热情的服务态度、准确高效的诊疗水平,成功救治了无数例危重患者,获得了患者及家属们的一致好评!
- 上一篇: 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冬病夏治就是“三伏贴”?那你就OUT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