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亭文,男,33岁,主治医师,2012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专业,获硕士研究生学位,从事中医学、儿科学、新生儿学专业工作7年,从医以来,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履行着一名医生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
一、恪守职业道德,深受患者信赖
白亭文2012年8月就业于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工作至今,接诊人数已经超过5万人次,他多次参与并主导新生儿抢救工作,挽救多名新生儿生命,是老百姓健康与生命的合格守护者。临床工作中,他秉着认真、负责、不辜负的职业态度,耐心与每一位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不适,掌握病情、明确诊断,确定适宜的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身体及心理变化,对应性调整方案,直至好转康复,最后作出保健防复意见,在整个过程中对病人用心,坚持下来,积累了很多良好的医患互信关系,病人之间相互介绍,良性循环,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患者信任群体,有很多外地患者慕名而来,其中一位患者是医院旁边餐馆的老板,经过中药治疗和调理,多年疾病痊愈,然后把住在哈尔滨的姐姐一起带来看病,姐姐有多年咳喘的毛病,用药月余也基本康复,全家人亲笔写下感谢信和锦旗送到医院,表达谢意,7年以来,像上面姐妹的例子有很多,很多患者的恢复健康,夸赞他的医德医术,但是他并没有懈怠于取得的成绩,知道医学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利用周末及休息时间参加各种学习讲座,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诊疗水平,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二、不断学习,稳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白亭文能得到患者的信任,得益于他精湛的医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努力提升自己。平时留心临床,遇到不能理解的疾病和现象,仔细记录,查找资料,逐渐对疾病形成新的认知;珍惜每月一次的跟师阎兆君教授的机会,基于平常积攒的理问题,和老师相互探讨,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有感于临床经验和眼界不足,经医院和科室批准,2016年前往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进修学习,注重新生儿及儿童心脏、神经方面,学习了较为先进的西医儿科理论、临床治疗方法及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儿科疾病的诊断、鉴别、治疗能力和危急重症抢救治疗能力;在完成临床工作的同时,通过业余时间学习,2017年5月考取了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得到进一步综合学习的机会;2017年10月前往山东省中医院儿科进修,学习较深的中医学及中医儿科学理论及临床经验,研究课题,撰写论文,使得在原有中医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以五脏辩证为中心的中医理法方药体系,能够使用中医中药解决更多、更复杂的临床问题。在去年甲型流感爆发季节,他辨证采用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流感,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花钱很少,而且免除了很多孩子与成人需要输液治疗疾病的情况。
三、把握科研思维及前沿技能,实现创新
在临床和学习的同时,他注重科研思维的形成及科研技能的学习。他掌握了国内外文献资料的收集检索技术、掌握endnote文献管理技术、meta分析、网络药理分析等科研技术,同时掌握实验室动物模型制造、一些基因分子生物学及药效学分析等技术和方法。2018年11月18日周经过专家团审议,他通过博士生论文开题,研究点为基于新理论假说指导下的中药组方对相应动物模型的效应机制研究,经鉴定,课题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研究正在按序进行。2019年1月他的论文《“阴阳失和”的三态模型构建和临床应用》通过岐黄杯全国优秀博士生论文大赛并获奖。
四、热爱生命,履行职责
作为儿科医生,需要面对的主体是患病儿童,孩子本身的不舒服,父母的紧张,就诊时等待的烦躁及不耐,查体及问诊时孩子的恐惧哭闹,融合成了一种浮躁喧嚣、忙乱吵闹的氛围,他能沉的住气,静的下心,能守住良心,镇的住场,给孩子和家长一种无形的信心和气场,踏踏实实的去解决疾病问题,在他的眼中只要是他的病人,他都会尊重,不遗余力的帮助他们恢复健康,从医以来,从未与病人发生医疗纠纷,在当下医患关系紧张的氛围下,反而缔结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得到广大患者和家属的赞誉。
作为一名医生,他深知不能仅满足于治病,还要防病,“大医治未病”,现在很多孩子抵抗力偏弱,反复得病,如何增强体质,提高防病能力,是临床工作的要点。在门诊上,经常可以听到他向患儿家长说明饮食起居教育引导注意事项,着重宣传预防知识,同时设立了患者微信群,及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他时刻要求自己,一定要通过认真学习和钻研现代医学理论和中医的经典理论,更好的为每一位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