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青岛健康资讯 >> 正文

青岛阜外医院::春季易发病 “心病”要提防

来源:365健康在线 时间:2019/3/22 16:14:00 点击:-

又到了早春时节,近期随着一股冷空气来袭,青岛阜外医院前来就诊的心血管病人骤增,除了常规手术,每天都有好几例急性心梗、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人进行抢救,急诊抢救室、手术室、导管室里天天上演“生死时速”,医护人员则是日夜奋战保卫生命。

每年到冬季、春季交替,尤其是倒春寒的时节,都是急性心梗、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青岛阜外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姜先雁说,“俗称的倒春寒对心血管病人的考验更为严峻,冠心病之所以在冬季高发,因为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对外界温度变化敏感,而倒春寒极为善变,总是让人防不胜防。对此,要特别提醒广大中老年朋友予以重视。”

发作有先兆    捕捉关键点

姜先雁介绍:“心血管疾病的发作,按季节来说,最易发作的季节是冬季和春季;按时间来说,每天清晨是高发期。有很多人平时胸闷、憋气、胸痛、头晕眼花不当回事,认为是小毛病、扛扛就过去了,但就是这种‘一起床或者上下楼就胸闷、一碰上着急生气就难受、休息一会儿就好的’情况,有可能就是心血管疾病发作的症状。”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务必及时就医: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几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也有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阵发性咽喉部疼痛、牙疼、颈部及下颌部不适等。

天气忽冷忽热   防护莫大意

季节更替是一个重大的因素。姜先雁说,由于季节转换,冷空气活动频繁。天气暖和了,大家自然减少衣服。但是乍暖还寒、冷热交替的时节如果不注意,就容易刺激血管收缩,引发心血管疾病。所以,春捂秋冻的说法还是有道理的。

除此之外,本身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糖尿病患者,爱吸烟、喝酒的、身体肥胖、平时不爱运动的,这些人最容易得心血管疾病,平时一定要多加注意,尤其是春季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

心脏病人的术后康复很重要  

突发心脏病,危急时刻手术是救命的关键方法,在术后漫长的恢复期,患者应该如何采取措施,让自己恢复地更好更快、活得更有质量更有尊严?

姜先雁表示,手术并非一劳永逸,心脏康复对于预后尤为重要。大部分患者心理阴影重不敢运动,少部分患者又运动过量导致病情加剧,科学心脏康复对他们来说十分迫切。有条件的患者可以到专业的心脏康复机构进行规范合理的康复活动,青岛阜外医院在这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记住七条,正确应对倒春寒

预防感冒,注意保暖。

春天乍暖还寒,故冷暖变化大,出门不忘添衣,脱棉衣不要太早,注意保暖,多"捂一捂"。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中老年人,更应注意防寒保暖,以预防心绞痛、急性心梗等病的发生。

适当锻炼,增强抗病力。

要根据气候变化和身体状况,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使得身体气血通畅,增强自身抗病能力。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要选择合适的活动项目,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运动量不要过大,每次活动的时间不要太长,不要过于疲劳。晨练不要起得太早,气温回升开始晨练比较适宜。

合理膳食,良好习惯养成。

以清淡为主,选择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豆类、瘦肉、禽肉、鱼虾等,饭菜不宜过咸。要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少吃或不吃甜食和刺激性食物,每餐以七分饱为宜,不可暴饮暴食。

治疗基础疾病,谨防发作。

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血症等患者,平时要积极治疗,按医嘱服药,做到服药定时定量,切不可中途随意停药。若调整药物剂量,须征得医生同意。

心情舒畅,避免激动。

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要保持平和心态,凡事看开,顺其自然,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和精神紧张。同时要注意生活规律,不要通宵熬夜,不要做刺激性的事情。

心脏术后,养护更重要。

支架手术后,患者常常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若不按时吃药,就可能有生命危险。这些药要服用半年以上,若这期间病人要接受其他手术,一定要和心脏科医生协商,万不可自行停药。

定期检查,积极治疗。

对于有心血管病高危因素的患者需要定期检查血糖、血脂,假如合并糖尿病更要勤测血糖,最好自备血糖监测仪以便随时监测,高血压病人每天晨起自测血压。即使自己认为是健康的人群,40岁以上也要每年常规体检,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更要早期预防。

标签:青岛阜外医院   春季   心病提防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