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青岛健康资讯 >> 正文

胶州市妇幼保健院:宝宝出生就会做的事,你知道吗?

来源:365健康在线 时间:2019/2/13 10:27:00 点击:-
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尚未成熟,掌管身体机能的中枢神经仍在发育,其身体功能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主要靠脑干及脊髓的反射动作。这些动作无需经过大脑思考,身体便会对刺激做出反应。身为宝妈的你,发现这些有趣的现象了吗?下面请儿保科徐晓云带您来了解一下。
吸吮反射
奶头或奶嘴放进宝宝的嘴里或碰触他的上腭,宝宝马上就能用口唇和舌头紧衔住奶头或奶嘴,并开始有节奏地吸吮。若吸吮的力度变强,则表示小家伙已经饿坏了。
消失时间:吸吮反射不会消失,但会随着成长而变成一种可自我控制的能力,并从吸吮发展到咀嚼阶段。
动作意义:新生宝宝咀嚼功能尚未完全,只能通过吸吮动作来摄取母乳或配方奶。
抓握反射
将手指触及宝宝手心,宝宝会握紧不放,总会给你一种暖暖的感觉。
消失时间:通常抓握反射在2~3个月大时渐渐消失,开始学习抓、握、捏等精细动作的运用,有时会持续到5~6个月;脚底反射则会延续到宝宝10个月左右才会消失。
动作意义:这是宝宝自我保护的本能,若宝宝抓握反射完全消失,又再出现或是仅单侧出现此反射,可能会有神经系统的影响。
拥抱反射
也称惊跳反射,当突然改变宝宝姿势或者受到较大声音刺激时,宝宝会出现上肢、下肢伸直,手指张开,然后肢体屈曲回缩,呈拥抱状姿势。
通常宝宝出生后前8周是拥抱反射最强烈的时期。
消失时间:通常到3~4月的时候就会消失。
动作意义:通过拥抱反射,可观察宝宝神经传导路径到脊髓的原始反射以及两只手的功能是否正常。
超过6个月还有明显的拥抱反射,则要仔细检查评估。
牵引反射
宝宝平躺时,握住宝宝的双手,并顺势往上拉,此时宝宝的脖子先往后倒,然后会出力往前方提起,手脚会自动弯曲,看起来仿佛想要自己撑起来似得。
消失时间:头颈3个月后就能自主活动,也不会出现“东倒西歪”。
动作意义:此检查用于评估宝宝肌肉张力的状况。
踏步反射
扶着宝宝的腋下时,宝宝保持站立姿态并让脚着地,当宝宝的脚底碰到硬物时,即自然的做出交替往前踏步的动作,这一连串的反应称为踏步反射。
消失时间:通常在宝宝八个月大后变得不明显。
动作意义:宝宝会有此反应,是因为脚掌和脚背接收到刺激,经由神经传导至脊髓,引发反射使髋与膝关节弯曲,踏步走路或让脚抬起来踩上障碍物或地面。
徐晓云  主治医师
青岛医学会儿科分会会员,从事儿科临床和儿童保健工作10余年,擅长儿科各种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疾病、营养性贫血、佝偻病、各种营养素缺乏、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泌尿系统疾病的诊疗。
标签:宝宝   出生   就会做的事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