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
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Don't fall in the same place twice.
冬天,天寒地冻,
如果再下上几场雪,
路面就会变得光滑无比。
所以在冬天到来之后,
由于跌倒所产生一系列“恶果”的案例,
在各地层出不穷。
医院里拄着拐杖、坐着轮椅、
躺在车床上的患者逐渐增加。
据了解,他们中大部分人,
是因自己不小心跌倒导致骨折的。
常言说的好:“人老先老腿” 。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意外跌倒越来越多引起关注,一次摔倒就可能让老人的健康水平急转下降。
跌倒在老年人群体中十分常见。
在美国,
跌倒是65岁以上老人意外死亡7大原因之首。
由于上了年纪,多数老年人都会有骨质疏松、骨质变脆的现象,跌倒很容易摔坏骨头。因此,有些跌倒对老年人来说甚至是灾难性的。
同一个地方,他们可能跌倒不止两次。
冬天对于老年人来说,无疑是最难熬的一个季节,尤其是对于腿脚不好的老年人来说。
跌倒看似小,
对老年人来说可能是致命的!
如何预防跌倒?
跌倒后如何处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老年人跌倒常见原因及应对措施,尽量将伤害降到最低。
老年人跌倒常见原因
衰老导致感觉迟钝、反应变慢,往往伴随视力减退,当环境突然改变时,不能正确判断环境结构及障碍物,身体失去平衡时不能及时做出适宜动作,容易跌倒。
老年人易患有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帕金森、老年痴呆等,可能影响感觉传导、中枢系统功能和骨骼肌力量协调。
老年人膝、髋、踝退行性改变,导致步态和肌肉失常;足部疾病可能提供错误的下肢本体感觉,诱发跌倒。
有些老年人对自身能力过高估计,或因自尊心强大,不愿麻烦家人,事事都亲力亲为,而成为跌倒的危险因素。
哪些时候最容易跌倒呢?
起夜时
老年骨折患者超半数是起夜摔伤造成的,究其原因,光线昏暗及错误的家具摆放,另外起夜时身体机能处于半睡眠状态,反应迟缓。
应对策略
①装一个小夜灯,卫生间放个防滑垫和扶手;
②腿脚不好的老人千万别怕麻烦,起夜时尽量叫醒家人;
③睁眼后先躺3分钟,然后慢慢坐起,等3分钟后,再将两脚放在地上,这样可防止脑缺血引起的摔倒。
洗澡时
老年人身体弱、平衡力差,多数还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如果浴室狭小、地面湿滑、温度过高,很容易摔倒。
应对策略
①老人洗澡不宜超过15分钟,浴室门不要反锁,避免发生意外时耽误抢救;
②可使用防滑小板凳,坐着洗既省体力,又不用担心摔倒;
③浴室地面应采用防滑瓷砖,并铺放防滑垫,尽量安装扶手或固定物,便于保持平衡。
服药后
老人在服用催眠药、抗焦虑抑郁药、降压、利尿药、扩血管等药后,血压、意识、视觉、平衡力等会受到影响,增加跌倒风险。
应对策略
一般来说,服药后30分钟至1小时是跌倒的高风险期,老人动作宜缓慢,尽量不要外出。
服用降压药应严格遵医嘱,不可停服、漏服,或私自改变剂量以免引起血压的骤升骤降引起头晕导致跌到可能。
利尿剂最好在白天口服,以免夜尿多,增加跌倒机会。
冬季外出时
冬季天冷路滑,穿的多行动不便,戴着围巾帽子视野受限,不能及时观察路况,这些都增加老人冬季外出摔伤的风险。
应对策略
①冬季天气不好,路况不好的时候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行走注意缓慢,出行时注意穿防滑鞋。
②雨雪天出行时,尽量避免提重物,两手不要抄兜,尽量扶拐平稳行走。
③雨雪天尽量不要外出,尤其高龄老人。外出时,最好有家人搀扶陪伴。
老年人跌倒后常出现两种情况
1、臀部着地导致的股骨头骨折、腰椎骨折。腰椎、股骨骨折一般需要卧床3个月,愈合慢,甚至有些老年人还可能因骨折需要长期卧床,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用手撑地导致的手臂骨折。
手臂骨折顶多导致尺骨远端或桡骨远端骨折,不需要卧床,而且康复训练也容易做,一般不会发生致命的并发症。
如果不幸跌倒时
最好能双手撑地,感到疼痛或受伤时不要随意移动,可大声呼救以引起注意,寻求帮助。
发现老人摔倒时,我们要边安抚,边询问伤情,如果有外伤、出血,甚至发现老人出现剧烈头痛或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手脚无力等症状,可能与中风有关,此时扶起老人可能会加重脑出血或脑缺血,家属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 上一篇: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眼睛的秘密:宝宝眼屎多,真的是上火吗?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