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主动免疫制剂。疫苗去除了致病的特性,但保留了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的特性,并具有记忆作用。
疫苗的保护具有特异性,针对特定的病原,甚至是特定病原的某个群、某些群具有保护作用,并非100%。其效果也与接种对象的免疫系统功能、体质、身体状况等有关。
接种越来越多的疫苗,会不会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
疫苗打得越多不一定不好,每一种疫苗上市后,国家对于研发、生产,一直到配送、使用的环节都有严格的监管措施,所以不会增加疫苗本身的风险。疫苗接种的品类越来越多对孩子和成人都是福音,因为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控制相应的传染病。
孩子到了入托、入学时都要求出示接种史证明,可是接种疫苗不是自愿的么?
接种疫苗确实是自愿的,但也是家长的责任。家长觉得接种疫苗没有用的观点肯定是错误的。小孩到入托和入学年龄,需要查验儿童的预防接种证,这是《传染病防治法》要求的,这样既是为了保护自己小孩子的健康,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学校、幼儿园集体所有小孩的健康。
一类疫苗,二类疫苗有什么区别?
目前我国疫苗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这是一种行政分类,不是医学分类。
一类疫苗是指由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的疫苗。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自费疫苗与免费疫苗同样重要。
两种疫苗是否可以同时接种?
如需同时接种两种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并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要求进行接种。两种注射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应间隔≥4周再接种。
为什么接种疫苗后要留观至少30分钟?
接种疫苗以后,由于个体原因,极少数人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监测数据表明,过敏性休克大多发生在接种后30分钟内,发生过敏性休克后,如果不在医务人员监护范围之内就容易发生生命危险,所以接种现场必须配有医生和急救药品,主要是防止发生意外。如果监护人怀疑自己的孩子接种疫苗发生了不良反应,就应该及时向接种人员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咨询或报告。
接种疫苗后出现的一般反应如何处理?
接种疫苗后,应在预防接种门诊观察区留观30分钟。部分儿童在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一些反应,如低热、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上述症状一般持续1~2天即可消失,不需要任何处理。小孩接种疫苗后出现上述反应,应该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如果发生严重反应者,应及时就医。
流动儿童如何接种疫苗?
我国对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实行属地化(即现居住地)管理,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享受同样的预防接种服务。如果有≤6周岁的孩子迁入其他省份,可直接携带原居住地卫生部门颁发的预防接种证到现居住地所在接种单位接种疫苗。如之前未办理预防接种证或预防接种证遗失,可在现居住地接种单位补办预防接种证。
如果孩子因处于发热期或者生病,错过了疫苗接种,如何补种?
如果您的孩子由于发热或生病等原因错过了接种疫苗的时间,应当在症状消除、恢复健康后尽快去当地预防接种门诊或指定地点补种。家长可电话咨询接种点询问补种安排。
成人需要打疫苗么?
成人也会受到传染病的威胁,像流感、肺炎,特别是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人,像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成年人患流感、肺炎以后的后果可能会比较严重,这类成人也可以选择性的接种一些疫苗,并定期接种流感疫苗。
还有一些有职业风险的人群,如建筑工地的工人应该接种麻疹疫苗,从事饮食行业的人群可能需要接种甲肝疫苗等。
- 上一篇: 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20条健康吃饭的黄金标准,您达标了吗?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