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胸痛中心采取介入+溶栓的方式成功救治了三例重症肺栓塞患者,标志着我院肺栓塞的诊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这三例患者均有骨折病史,入院时临床症状以胸痛为主要表现,但心电图的改变又与心肌梗死不相符,心内科曹庆博主任依据丰富的临床经验,结合肺动脉CTA的影像综合判断,明确诊断为肺栓塞,在第一时间为患者进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防止新的大块血栓脱落,继而行肺动脉球囊扩张碎栓及置管溶栓术,通过手术将肺动脉大的血管的血栓减少。术后肺动脉内持续泵入尿激酶,对肺动脉大血管内血栓进一步溶解,巩固疗效3到5天后持续抗凝治疗。此手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创伤小,预后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曹主任介绍,肺动脉栓塞又叫肺栓塞(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临床上发病常见于下肢或盆腔大静脉血栓脱落顺血流至右心室,引起肺动脉栓塞,疾病隐匿病情凶险,死亡率高。临床症状常见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心率增快和低血压。症状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在美国肺栓塞的死亡率占整个死亡原因的第三位,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不经治疗的肺栓塞死亡率为20%—30%,诊断明确并经过治疗者死亡率降至2%—8%。
诊断明确的肺栓塞,依据血流动力学稳定与否,分为内科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凝治疗和静脉溶栓,积极的治疗是静脉溶栓,但溶栓会导致下肢静脉大块血栓脱落,造成新的肺动脉栓塞,危及生命。因此如果病情尚稳定,多选择长期抗凝为主。病情危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采用下腔静脉置入滤器、肺动脉内球囊碎栓及肺动脉内置管溶栓术,可显著提高肺栓塞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能显著降低肺栓塞病人的肺动脉压,改善肺栓塞病人的活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
那么针对肺栓塞这个“神秘的杀手”,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呢?首先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需注意:
1、手术操作要轻柔、细致,减少组织损伤,在分娩过程中应及时纠正脱水,防止血液凝固性增加。
2、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回流,增强血液循环。
3、必要时应用预防性抗凝血疗法。其次,如果已经形成了下肢静脉血栓,那么要减少活动,进行正规的溶栓抗凝治疗,同时可提前放置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发生,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杜绝这个“神秘的杀手”出现。
- 上一篇: 李沧区湘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岗位风采:做最贴心社区医生,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