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小编的朋友圈被一段神奇的音频刷屏
“据说超过35岁的人听不到任何声音”
为此,
相信自己永远18岁的小编,
在办公室偷偷做了一次调查!
据说超过35岁听不到来自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
小编速度点开播放键后
瞬间惹来一众火热且愤怒的目光
办公室7个人中
5个人都对音频中发出的
“兹——兹——兹——”的尖锐声
非常反感!!!(办公室里大多是80后)
然而有两个同事(均为70后)
对于其他同事对小编的怒目相向不能理解
同事A时而能听到,时而听不到,
同事B却完全没有听到任何声音
听不见这个声音,
就说明听力老化了?
据网络介绍
一般来说,人耳能听到的声音范围约在20Hz到20000Hz之间,可分为高频、中频、低频三个频带,其中4000Hz以上的频率被称为高频。
人与人正常交流时,只要耳蜗的500Hz到3000Hz的频率听觉功能正常就行了。然而当高频听力受到损伤,就会出现有的人能听到而有的人听不到。年龄越大,耳朵对高频音就会越来越迟钝,甚至完全听不到。
这段音频其实是一种高频音频,频率至少在8000Hz以上。所以听不到这个音频的人,可能真的说明你的高频听力受损,听力开始老化了!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林均武主任介绍,耳朵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是我们聆听世界的唯一渠道。但现实生活中的噪音、过度使用耳机等却严重影响着我们的听力。
保护听力的八个“不”
1避免各种噪音
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下,容易导致听力老化,如果营造一个较为安静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就能减少噪音对听力的不良影响。
2避免发火
情绪波动过大可引起全身血管的痉挛,造成内耳听血管血流的严重减慢,发生微循环障碍,从而使内耳听神经缺血、缺氧,导致突发性耳聋。
3避免乱挖耳朵
平时不要随便用不洁的小木棒、发夹等挖耳止痒,以防损伤耳道深处的鼓膜,引起外伤性鼓膜穿孔和化脓性中耳炎等病变,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
4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严格使用如链霉素、庆大需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奎宁及其衍生物等药物,以免发生药物中毒性耳聋,婴幼儿更要禁用这些药物。
5避免耳周高气压的影响
如参加游泳、跳水等运动时,注意不要让耳朵先接触水面;遇到燃放鞭炮,应距现场3米以外或用手捂住耳朵;不能用手掌击打耳部等。所有这些都是保护耳内鼓膜不受气压的损伤,而发生外伤性耳聋。
6少吃高脂肪食物
血中胆固醇的浓度过高,可造成血管壁的粥样硬化,使得内耳血液供应减少,导致听力减退或发生耳聋。
7感冒别不当回事
因为感冒能影响咽鼓管(从咽部到中耳腔的管道)的通气功能,所以要及时医治。另外,如用力不当擤鼻涕,会使鼻涕逆行进入中耳腔,引起中耳化脓感染,影响听力。
8避免长时间使用“随身听”
长期高音量的音频声对听觉器官造成疲劳、损伤,从而导致听力下降。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①避免打击头部
更不可掌击耳部,击打头部可并发听力损害,而掌击耳部可引起鼓膜破裂。生活中,因外力打击而造成耳朵功能受损的情况屡见不鲜。
②掌握正确擤鼻方法
应左右鼻腔分开,一个一个地擤,切勿将两侧鼻孔同时捏闭擤涕,因为鼻腔后部与中耳腔有一管腔(咽鼓管)相通,擤鼻不当可将鼻腔分泌物驱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
③是否适合坐飞机
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者,不宜乘飞机旅行,否则可能引起航空性中耳炎,出现耳痛,鼓膜充血,中耳积液,甚至听力下降。
④谨防其他疾病
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耳聋者,临床上最常见高血压与动脉硬化,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也可引起,故对患有该类疾病的患者应定期监测其听力。
⑤定期检测听力
老年性聋是人体老化过程在听觉器官的表现,出现的年龄与发展速度因人而异。其与遗传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有害因素(包括疾病)有关,所以,老年人应定期检测听力。新生儿应常规进行听力筛查,发现有听力障碍时应及早干预治疗。
附:耳保健操
四个步骤,平时可以多做一做
▲耳保健操
①揉耳:双手食指歪曲成勾状,在耳廓前面,拇指在后揉搓耳廓,尽量大面积握住耳廓揉搓,揉50次直到耳朵发热为止。
②明耳:用食指插入耳道中,力度要轻,避免插入力量太大伤及耳膜。食指插入后立即拔出,反复20次。
③醒耳:双手中指搭在头部枕后,食指搭在中指上,然后迅速滑下敲打后枕部,反复30次。
指导专家:林均武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耳鼻喉科主任
耳鼻喉科专业临床工作23年,专业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技术操作熟练。常见病诊治技术成熟。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专长于扁桃体、腺样体疾病,咽、喉部肿瘤,各种鼻炎鼻窦炎,鼻腔、鼻窦肿瘤,中耳炎等耳鼻咽喉科疾病的诊疗。对疑难杂症有独到见解。能够娴熟独立完成诸如全喉切除、部分喉切除、颈清扫术、鼻内镜鼻窦中隔手术、乳突根治等3、4级手术,顺利完成食管异物、支气管异物的治疗。熟练使用纤维喉镜、电纯音测听仪、助听器验配等。
专家门诊时间:周三全天
- 上一篇: 【安全生产】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多措并举 深化安全生产管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