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波冷空气来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将降温!
气象专家提醒,近期我国总体气温比常年同期明显偏高偏暖,但进入12月后,冷空气强且频繁,气温起伏较大,雨雪影响范围广。
凛冬已至,寒冷降临,稍不注意,就会出现疾病,尤其是警惕这些疾病会要命!
温度骤降
引发心绞痛、心梗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的数据显示,我国冬季心血管病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天高41%。
因为很多人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而冬季气温又比较低,特别是遇到大风降温天气,寒冷会刺激人体血管收缩,从而促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发现,室外温度每降低1摄氏度,人体收缩压约升高0.19毫米汞柱,舒张压约升高0.12毫米汞柱。所以这样会增加心脏负荷,引发心绞痛、心梗、猝死等疾病
建议
室温控制在18℃左右
室外气温较低,室内温度最好保持在18℃左右,且出入时在门口“过渡”几分钟。
穿着要保暖轻便
穿得多≠穿得暖,裹得里三层外三层还是冻得直哆嗦,说明穿衣方法不对。
人体热量大部分从头部散发,所以出门一定要戴上帽子;
颈部受寒可能引发血管收缩和颈部肌肉痉挛,所以一定要戴围巾或穿件高领衫;
棉鞋鞋底要厚,鞋头尖、鞋帮低、鞋底薄都不利于足部保暖;
上衣一定要盖过腰部,少穿低腰裤。
睡前喝半杯水
血液最黏稠的时间段是半夜到清晨,建议睡前喝半杯水,大约100毫升,以补充身体水分
温差较大
诱发脑卒中、脑血栓
冬季室内外温差大,昼夜温差大,容易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促进血栓形成,因此上了年纪的人更容易导致诱发脑中风。
这和心梗、猝死非常类似,温差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同时也增加了脑溢血和脑血栓发作的机会。
建议
及时调整药量
平时有心脑血管疾病、血脂代谢异常的病人,要特别小心。这些病人包括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按时吃药是起码的,如果觉得身体不舒服,及时请医生看看是否需要调整药量。
尽量不要外出
天冷,老年人尽量不要外出,不要去室外晨练,室内打打太极拳是很好的运动。
不要睡得太晚
尽量保持自己作息规律,不要睡得太晚,休息不好,人体疲惫也容易出事。
空气干燥
引发肺炎、哮喘
冬季寒冷干燥,再加上雾霾多发,很容易导致肺炎、哮喘、急性气管炎和支气管炎发作,这样的类患者从立冬之后就开始慢慢增多。
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本身抵抗力较弱,对冬季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极为敏感,如果长期处于寒冷干燥的环境中,很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哮喘,最终要了命!
建议
口罩出行
在天气变冷时应尽量少出门,如要外出,需注意口鼻的保暖。
切忌吸烟、避免被动吸烟
吸烟是引起咳喘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必须戒除。冬天室内要适当通风,保持空气的流动。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不吃虾、蟹、海鲜这类能引起哮喘发作的食物和“发物”,少吃辛辣油腻的食品,适当地多吃些奶类、蛋类、豆制品及萝卜、梨、桔子等水果。
- 上一篇: “实力与颜值”双提升,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内镜诊疗室改造升级啦!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