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承载着中国人自古以来
同疾病作斗争的知识理论和经验
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青安花儿开的彼方
智慧的碰撞氤氲在
援黔中医手中那缕绵长的药香里
......
首批援黔女将任文丽医生
如此回忆这段珍贵的经历
.......
自与贵州省普定县中医医院签订对口帮扶协议以来,医院先后派出了四批援黔专家,而我有幸作为首批援黔女医生参与其中。面对医院领导的信任和全院职工的鼓励,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受命那一刻,便在心中暗暗立下誓言:一定要交出一份最满意的答卷......
放手不放眼
中西医结合严格带教
2018年9月,初来普定县中医医院内一科后,我以提升内一科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作为自己帮扶工作的重点,与科室主任商讨科室建设、学科发展、带教工作等计划后,便一头扎进了科室,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严格带教,做到“放手不放眼”。
我利用教学查房的时机进行西医带教,用PPT的形式讲解了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规范了消化道出血、胃溃疡、胰腺炎、慢性胃炎等疾病的诊疗步骤。
考虑这里的年轻中医师较多,存在开方辩证经验不足且不自信的情况,遂在院内进行了中医培训,使他们在诊疗过程中,能建立中医理念,树立中医思维,把握中医诊病的关键所在。同时,将自己的看家本领“元气神机法”与大家一同分享。
除此之外,我每天拿出最少半个小时的时间,教年轻医生学习脾胃病诊疗理论前沿知识,一起探讨临床上典型的疑难病例。我将中医诊疗方式融入到教学查房中,指导他们学习床旁教学把脉和辩证开药,看着他们学的那么认真,我毫无保留的传授所有。
看的是病,救的是心
中药缓解肿瘤、艾滋、肝衰竭
援黔期间,内一科有一位因消化道肿瘤、HIV、肝功能衰竭入院的患者左大叔,他全身黄染,面部浮肿,手腕和口腔已经溃烂,喘憋无力,无法平躺且不能进食。随着肝功能日渐衰竭,转氨酶持续增高,医院下了病危通知,家属本打算放弃治疗,当得知科里来了青岛的中医专家,便看到了一线希望,恳请我给予中医治疗。
我在为左大叔诊脉时,发现舌苔绛红色,无苔,脉象双寸脉浮数并上鱼际,关迟脉也是浮数脉,但重按还有力,左大叔应为阴阳离绝之脉,但只要能把浮越在外的阳气敛回来,也许还有一线生机。于是,我便为他开具了3副中药,敛上浮的阳气,使阴阳能够交合,互生。刚开始服药时,左大叔只能喝一小口医护人员也不放弃这一点希望,叮嘱他继续服用。
中医有言:“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3天之后,左大叔舌头上长出了舌苔,精神状态也有好转,喘憋消失,可以起身坐起咳嗽排痰,也可以进食米粥了。再次为他诊脉时,发现脉象有所收敛,经检查发现转氨酶下降,我调整了药方,又为他开具了3副中药,“观复汤”加减,使元气内敛,达到元气无为而无不为的功效。
在服完这3副中药后,左大爷身上黄染开始减轻,全身出现蜕皮现象,说话声音有力,口腔及手腕部溃烂好转并结痂。最令家人感到惊喜的是,左大爷跟家人说想吃面条,以前尝不到食物的味道,现在感觉吃东西时有滋味了。经检查,左大爷的肝功有了明显好转,患者及家属十分感动,连连感谢医生挽救了家人的生命。
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给脑梗塞后遗症患者新的希望
54岁的李先生是一位商人,但于1年前患上脑梗塞,出现言语不清,走路不稳,全身乏力的症状,尤其是左侧肢体经常感到麻木不适,无法和客户正常交流,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李先生四处求医,也到各处寻求针灸和中药治疗,但未见明显好转。经亲戚介绍来到了这里,为其脉诊时,我发现他双手脉象沉弱无力,元气生发之力不足,便开具了归一饮加减调理,李先生服用三个疗程后,言语清晰流利、活动自如,甚至可以慢跑和骑车,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酒香不怕巷子深
口碑带来的门诊量
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我们用中医疗法,让疑难杂症危重患者康复出院,让这里的医生看到了中医诊病的神奇所在。每周周一和周四是我定期出中医门诊的时间,刚到的前两个周门诊量仅有10人次;门诊量陆续达到了60人次;到了第二个月,门诊量突增到329人次;凭借神奇的疗效和患者的口碑,尤其是即将结束援黔工作的前两天就诊量更为猛增,一天接诊近90人次。为了能帮助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我增加了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也出门诊。
帮扶期间,我共接待门诊病人达到400余人次,抢救危重疑难病人5次,教学查房20余次,科室讲座组织学习20余次。
光阴转瞬即逝,帮扶已结束,与内一科同仁的不舍之情,难以言表。人间有情,大爱无疆,祝愿两院在“青安之情 黄普之义”的友谊桥梁上继续手拉手,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