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见过这样的场景
一张桌子加几把椅子
在广场或公园里开健康讲座?
你是否也曾见过这样的场景
一个血压计加一堆宣传纸
当街宣传免费测量血压?
前几日,我在路过新区某广场时,就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阿姨,您来啦,可把我盼的哟!”,“大爷,您今天咋就自己来啦?阿姨没来也没关系,她的那份礼品我一直备着呢!”在接待者的热情招呼声中,老人们有的拎着袋子,有的挎着篮子,有的坐着轮椅,有的拄着拐棍,聚集在紫锦场门口,围着几个年轻人,聚精会神地听他们讲解某保健品。
“咱这个保健食品绝对健康安全无副作用,不但能软化血管,还能延长寿命,而且今天有优惠活动,力度很大,全市没几个人能拿到,可以现场试吃,保证立竿见影!”听着推销保健品的工作人员描述保健品的效果,在场的很多老人都已经开始心动了。
这时,人群里挤进来一个瘦小的老太太,“听你们介绍的这个保健品,正好对应我这个病,能让我吃两片,看看效果怎么样吗?” 工作人员一看有这样一个好机会,赶紧给老太太拿了两粒保健品试吃。可谁都没想到,老太太吃下去后,过了大约二十分钟,突然感觉浑身不舒服,出现面色潮红,不能言语、小便失禁等症状,最后竟然当场昏了过去。
看到老太太试吃保健品居然快出人命了,这可把周围的老人们吓坏了,有人立即拨打120,将老太太送到了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
幸好经过及时抢救治疗,老太太很快便苏醒了。老人自述当时吃完保健品后,感到胸闷、全身瘙痒不适,再后来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根据病情,医生初步判断老人为药物过敏。
陪着老人家来的都是推销保健品的工作人员,当医生提出要看看老人吃的是什么保健品时,其中的一位工作人员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包没有字的“三无”保健品给医生。当医生要打开包装时,却被推销保健品的工作人员一把夺了回去,推脱说没有什么可看的,就是个保健品而已。
无奈,医生只好建议老人留院观察……
看到了?这就是一个真实的案例!
事实证明
哄骗老年人买保健品套路太深
免费体检喜欢吗?
体检完保证没一个器官是好的
免费旅游喜欢吗?
都是连环骗局
先来看看保健品商
都是如何套路老年人的↓↓↓
常见保健品骗局
01义诊免费讲座
不法商贩通过免费讲座,无中生有或有意夸大老年人身体的健康隐患,从而达到推销药品、保健品或医疗器械的目的。
02大肆宣传疗效
正规保健品都有国家批准的功效,任何保健品最多只能起到保健或治疗时辅助作用,并不能起到治疗作用。而不法商贩大肆宣传疗效,甚至打着“包治百病”的旗号。
03 “慢性病也能治愈”
不法商贩利用患者急于想治愈、不想长期服药的心理,说乙肝、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世界医学难题居然能通过服用保健品治愈,违背医学原理。
04“陪聊”搞感情促销
不法商贩对独居的老人搞感情促销。先是对老人家热情招呼,然后天天上门陪老人说话,还帮忙做家务,取得老人的信任后就开始推销价格不菲的产品。
05 “免费旅游”、“赠送体检”
不法商贩以免费专车、旅游、赠送体检等“策略”推销保健品,诱导老年人消费。
06新型骗局---多概念融合
日前一家厂商称“健康投资”回报丰厚,只要购买他们的保健品,不仅可以获得包括境外旅游在内的种种丰厚赠品,更诱人的是可以获得该集团公司的大量原始股。证监部门表示,类似行为涉嫌变相、非法发行原始股,但“买产品赠送原始股”的方式其实是在打擦边球,监管困难。
难道我们就要远离保健品吗?
当然不是
购买保健品注意事项
这些你知道吗?
01
购买保健品时,首先要认准标记,保健食品外包装上应有“蓝帽子”标记。同时应标有相关批准文号。“卫食健字”、“国食健字”、“卫进食健字”、“药管械(准)字”。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有效期是5年。
02
确认功能。包装和相关广告上应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的忠告语。保健品不可以代替药品。
一种新药品的面市,必须要有大量的临床试验,并通过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方能上市销售;
03
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就可查询真伪。
04
保健食品也有禁忌。每种保健品都有适宜的人群,需按个人差异选择,不能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05
切记保留购物发票及保健品包装盒等购物凭证,万一权益受损可作为投诉依据。
保健品作为日常保健的健康产品,比较符合人们尤其是老年人追求健康的心理,但由于保健品市场管理并不很规范,若老年人偏听偏信,往往是花了很多冤枉钱,不但对身体无益,甚至还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但他们仍然执迷不悟。一些保健品企业往往瞄准老年人缺乏子女关爱,对人心理戒备差的软肋,精心设计“温情”陷阱,来引诱他们一步步深入其中乐此不疲。
其实
子女和家庭的关爱
才是老年人最需要的“保健品”
希望我们共同携手
让老年人远离保健品骗局
- 上一篇: 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中医君】养生误区:那些欺骗了你好几年的养生流言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