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老年人的生理健康有了较足够的重视,但对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注明显不足。
现如今,老年人已成为最缺乏心理知识的群体。据调查显示,离退休前后生活的急剧变化和大脑功能的退化,使60-70%的老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0%的人有明显的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0.34%的人有一定的精神分裂症状,0.75%的人患有老年痴呆症。
心理问题现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我们医疗工作者应当就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给予更充分的关注并具备一定的工作技能。
每位老人都如同一本厚厚的书,有着自己慢长的经历和丰富的生活。因此,做好老年人的护理工作,我们需要分析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和特点。
首先
我们来分析一下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和特点。
“
由于老年人退行性变化,故而出现机体的免疫功能衰退抵抗力下降,患病后缺少典型的症状及体征,易发生多系统疾病,因此,护理人员要不断分析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
大多数老人存在焦虑,情绪激动,猜疑,自尊,活动能力降低,听力视力减退,工作能力低下,记忆和意志的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毅力差。特别是在老年人患病之后情绪脆弱,特别容易生气,显得焦虑不安、悲观孤独、依赖心理、怀旧心理、猜疑心重、情绪不稳定、好强心重,还有的对病情前景处消极的态度。这时我们就应该针对其心理特点进行适应性的,合适的言语反应提供必要的心理护理。
其次
我们应根据不同性格所采取的不同心理护理:
1.消沉型
这类性格特点的老年人,心胸不开阔,生活悲观,心情抑郁或存在侥幸的心理,麻痹,轻心,或多疑,一点不舒服就认为是大难临头。对于这类性格病人,我们首先要有同情心,耐烦心,在精神上安慰他们,对待这类病人要主动些。同时,争取让家属常来看望他们,使其消极情绪逐渐好转。
2.拘谨型
这类病人对人对事态度谨小慎微,但情绪比较稳定,对疾病态度过虑而随时处于紧张状态。这类病人特别做好心理护理,关心照顾他,及时解决他的意见和需要使他们感到亲切,愿意讲心理话。服药时可以讲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代谢等知识消除顾虑。
3.固执型
这类病人性情暴躁独来独往,容易发怒,心理健康水平低,缺少科学常识。对这类病人要讲方式方法,尊重爱护他,常征求他对治疗,护理,饮食,管理等方面的意见,介绍长寿的养生知识,同时要帮他搞好人际关系,让他多和他人接触,多听听同病人的意见,有利于他接受治疗和护理。
最后
但不是最不重要的,相反是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它不是一项措施亦或是一个技能,仅仅是一份认知亦或是尊重。
我很喜欢这样一句话:survive and thrive!(活下去,枝繁叶茂!)生命不就是这样吗?因此,这最后一项即我们亦或是每个人对于生命的正确的认知与尊重!
总之,护理人员在对生命有着正确认知与尊重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熟悉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老年人来说,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同等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药物治疗是表,心理治疗是本,所以对老年人更应加强心理护理!
- 上一篇: 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关注】乳牙早失:一个隐形的颜值杀手,千万别坑娃!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