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以后秋意更浓了,
深有寒露洗清秋之感。
寒露是深秋的节令,
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的,
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
那么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第十七个节气,
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
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
时间在公历每年10月7日~9日。
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
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寒露饮食
寒露吃芝麻
寒露后,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阳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
寒露吃柿子
民谚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软糯的柿子等到秋天才成熟,果味甘涩、性寒,入肺、脾、胃,清热润肺。可以养肺护胃,清除燥火,经常食用能够补虚、止咳、利肠、除热。
寒露吃螃蟹
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团脐,十月尖”,眼下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等农历十月以后,最好吃的则要轮到公蟹了。 吃螃蟹的时候记得温一樽黄酒,活血暖胃,除寒气,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蟹肉的鲜味。
寒露养生之“7要”
1、不露脚
有谚语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脚部受凉直接会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病邪乘虚而入。足部保暖除了穿厚袜子、棉拖鞋以外,还可以用热水泡脚,可舒筋活血,温暖全身。
2、防颈寒
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大椎穴、风池穴,以及延伸到肩部的肩井穴。颈部保暖了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处。可以围上一条围巾或者披肩来帮助保暖。另外可以多做颈部运动。
3、护好腰
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日常可以经常用双手搓腰,这个动作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
4、养好鼻
天冷后 “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此时“不妨以寒制寒 “,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顺便揉搓鼻翼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
5、适时添衣
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亲们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俗话悦“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6、养阴防燥
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许多人会相继出现中医上所悦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寒露时节养生跟秋分不一样,寒露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
寒露时节的饮食养生,可吃芝麻防燥润肺,也可适当多吃些滋阴润肺的水果,如梨、柿子、石榴、香蕉等;蔬菜有萝卜、冬瓜、藕、白菜、豆角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7、早睡早起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此时便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因此,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当做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有“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论段,就是告诉人们秋季养生的道理。专家说,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因此秋季养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为避免血栓的形成,应该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
- 上一篇: 青岛六医:臧天朔罹患肝癌去世 六医肝病专家提出忠告
- 下一篇: 没有了